发布时间:2022-04-02 作者: 刘元春
3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受邀做主题讲座《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前经济形势》,权威研判最新经济形势,深度解读国家政策导向。
3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受邀做主题讲座《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前经济形势》,权威研判最新经济形势,深度解读国家政策导向。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叶康涛教授、副院长易靖韬教授出席活动,EE中心主任罗春方老师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通过央视频、新浪财经、腾讯新闻、凤凰财经、今日头条、百度、B站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线上首次观看人数近30万人次参与。
院长致辞
叶康涛院长首先代表人大商学院再次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学院很荣幸连续三年邀请到刘元春副校长在两会后为大家带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精彩讲座,深度剖析宏观经济走向。了解国家政策发展,把握宏观经济的态势,理解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逻辑,尤其是落地方案与民众、市场主题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把握未来方向、谋划未来行动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人大商学院每年两会后举办宏观经济政策讲座的价值所在。
叶康涛院长特别向大家介绍了人大商学院的最新发展情况和学院新战略。他表示,人大商学院一直以来的愿景是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新环境下,人大商学院在全国高校当中率先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新战略,通过与中国领先的企业密切合作,提炼总结出最适合中国企业的转型路径和变革的方法,以更好的赋能中国企业。未来,人大商学院将继续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更多优秀企业携手并肩,取得新的辉煌。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当前经济形势》
讲座摘要精编
2021年工作回顾
刘元春副校长首先从总体经济情况谈起,他指出过去一年中国取得的114.4万亿元GDP总量,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当前的大国博弈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步入加速演变期,中国在总体经济上取得的加速性进步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将推动大国博弈由非对称性局面向对称性博弈局面的转变。
刘元春指出,中国目前处在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区间。如何稳定地实现这个跨越?创新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过去一年,中国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和研发总支出都有较快增长,整体创新强度达到2.6%左右,而研发支出里面最为核心的指标叫基础研发,目前我们只有5.6%左右,“十四五”规划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我们的基础研发支出占总研发支出的比重要不低于8%,但当前我国的国家研发强度与世界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十四五”规划更加关注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新基建、对于192项重大工程的支出将成为本阶段投资的重中之重。
针对疫情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刘元春认为新业态也会带来新问题,新问题也需要新思考。面对就业形态的急剧变化,未来社会经济传导模式、社会凝聚模式、商业业态发展可能产生的新变化,我们更需要思考未来宏观政策应对的新路径。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刘元春总结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世界经济和中国内部经济环境的重点研判。从外部来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环境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内部压力。刘元春指出,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在国际局势上,中国经济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重要挑战:
(1)美国宏观政策转向;
(2)俄乌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
(3)中美博弈充满变数;
(4)全球疫情与政策的大调整;
(5)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异与全球通货膨胀;
(6)后疫情时代的几大新规律和挑战(如两极分化、债务问题、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等)。
在国内经济形势上,中国同样面临着以下四大挑战:
(1)疫情变化与疫情政策的挑战;
(2)三大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3)从传统要素驱动全面向创新驱动的大转型;从简单的开放性发展战略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大转型;从高污染高排放向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大转型;房地产-地方财税体系大转型的四大转型进入到关键期和叠加期;
(4)各类风险叠加带来的新挑战。
谈及为什么会出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刘元春分析道,三重压力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新冠病毒的变异和疫情的反复说明新冠阻击战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
(2)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传递效应减弱导致市场利润全面侵蚀,复苏内生动力下滑;
(3)煤电荒带来拉闸限电,对供给端冲击较为明显;
(4)芯片荒带来的汽车生产与销售下降;
(5)房地产市场大调整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加大;
(6)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短期集中释放超出经济复苏阶段可承受能力;
(7)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速度太快,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与复苏进程不匹配;
(8)战略转换的空档期,导致投资不足;
(9)中国大转型经过前期铺垫之后进入到加速阶段,疫情掩盖下的四大转型及其导致的宏观经济运行机理变化,三重压力更加显著。
而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5%,刘元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延续经济复苏态势需要5.5%的增速;二是,产出水平继续向长期增长趋势线回归,但年趋势缺口并没有持续收敛,需要5.5%的增速来回归正常的趋势变化区间;三是,产出缺口在收敛,但潜在中枢很可能在供需增速回落中下降,通过测算得出,潜在增速回落到5.5%左右是下限值也是必要值;四是,保持就业稳定需要5.5%的增速;五是,考虑结构性因素,市场主体和社会阶层稳定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六是,考虑到大国博弈的要求,GDP5.5%的增速有其必要性。
总体定位与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刘元春总结概括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定位和具体任务:
一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2)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4)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5)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处置工作。
二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五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六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八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九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2021-2022年宏观经济预测
刘元春最后对2022年宏观经济的形势和走势提出了四点预测:
第一,2022年,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各方面增长表现将逐步回归常态。
第二,2022年,供需两端将进一步深度修复并趋于平衡。在供给端,第三产业将进行深度修复,短板行业加快补齐缺口,增加值增速将达到6.5%左右;第二产业将开始向正常增长水平回落,增加值增速为4.5%。在需求端,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继续恢复但仍存在缺口,预计消费和投资增速分别为4.4%和6.8%。
第三,随着供求趋于平衡,2022年物价水平将最终走向平稳,但由于食品价格的恢复和国际能源价格运行在高位,预计CPI涨幅将回升至2.1%,PPI涨幅将回落至4.0%,GDP平减指数达到3.4%。
第四,2022年是党的20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各地政府全面换届之后的一年,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将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总结与答疑
讲座结束后,刘元春副校长就线上观众提出的关于制造业、基金股票业态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解答。
Q: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
刘元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还是在于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很快,很多关键零部件已经能够实现自产,但针对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的基础性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转型,国家扶持的力度很大,市场前景很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避免过度竞争,可能也是我们需要注重的一件事情。
Q:中国近期基金股票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刘元春:不景气的原因包含国内和国际的多重因素,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短期资金的流向带来的影响,中概股发生的一些变化,加之俄乌战争引发的资本异动,这些可能是基金和整个资本市场出现异动的原因。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从中期的角度来把握趋势性的变化,要对中国下一步的增长保有信心,对于投资本身保有基本的定力,就能够很好地回答当前面对的问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