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重磅报道人大重阳G20国际智库研讨会内容
《国外社会科学》特别策划:人大重阳G20国际智库研讨会
特别策划涵盖:卷首语一篇 大会发言一篇 论文八篇 会议综述一篇
人大重阳执行副院长王文撰写“卷首语” 人大校长、人大重阳院长陈雨露会议发言稿
附卷首语
智库、公共外交与中国梦
本期《国外社会科学》的“特别策划”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G20研究的文章。栏目的策划基于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8月主办的“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笔谈部分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篇会议论文和重要的大会发言。此外还收录一篇会议综述以供读者了解会议全貌。
“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媒体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舆论以多个“首次”加以评价,比如“中国首次召开20国智库会议”、“首次中国主导通过《20国智库共同声明》、“中国智库初显国际号召力”,等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及时总结改革经验,认清现实状况,规划未来发展。为此,中国急需建设一批高水平智库,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还需要把这批智库打造成有效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公共外交的手段,吸纳各国智慧作用于中国发展,传播中国理念以影响他国社会。
从这个角度讲,此次“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国际智库研讨会,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研讨会在G20首脑峰会召开前半个月举办,G20国家均有代表出席,且递交了与会论文,表达了各自的立场与看法,还对G20未来的发展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透过各国知名智库学者的论文,尤其是本期精选刊登的这几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们对未来世界治理的困惑与分歧,对G20机制的反思与担忧,对新兴经济体作用的评价与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洞察出,各国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与渴望。这些观点无疑是审视当下世界与评估国际格局的重要资料。
G20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首脑就国际经济事务进行协商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同样需要有二轨层面的智库交流平台。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融,智库的公共外交作用就需要发挥的更出众,像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APEC等都应构建更多的智库交流平台。希望这次20国智库研讨会能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的启示。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