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支付清算市场创新开放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我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会上发言
2013年9月12日下午,“支付清算市场创新开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这是第一届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所以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共同主办。
会议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开场白说,这次总共有六家单位共同来举办这样一次高峰论坛,实际上我们是想打造一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学术平台,打通和政府智库、实务界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关注当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支付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问题,尤其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银联、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开放、竞争、发展这样的大问题。因此我们今天跟以往的会议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请到了信息化、金融学的顶级专家,请到了有关这方面支付清算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介绍相关情况,并且还请到了中国法律领域,包括涉及反垄断领域最高级别的专家和相关政府官员。我们这是一个学术探讨,来探讨支付清算市场的创新发展的问题,我们希望一个公平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去研究相关问题。
会上,与会嘉宾就银联颁布17号文、“收编”第三方支付的行动所引发的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表示,一是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的公司发展使我们看到了这件事的背景,但是远不止这些方面。二是银联去年底的17号文件是关键点,是开始。三是今年七月份央行出台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后,基本政策清晰了,但是银联的解读是整个问题的导火索。四是银联出台相关内部议案,包括刚才说的这些内容,直接将整个产业推向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五是违规罚款,这种比较粗暴的相关措施,导致了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了支付宝的情况,包括支付清算协会召集第三方机构对这件事情提出看法包括反馈,还有这个过程里媒体的大量报道,引起关注。还有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我们的市场是只有银联一家,还是说只可以有,或者应该有银联一家,包括银联的做法是否涉及垄断等等,这些相关的探讨点,在前面为大家抛砖引玉,就是这些信息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一个是从反垄断的角度,一个是从政策角度,一个是从对策角度。我认为要打破清算市场的垄断,也就是说引入不止一个清算组织,用这个来解决问题。如果说把第三方支付叫做毛细血管,我们可以说他继续走他血管的疏通,我们是不是需要国家为了政令畅通,考虑在银行组织里再成立一个组织,或者是民间的,或者是银行长出一块,但是不能是营利性的,就是联网互通,解决小微毛细血管疏通问题,这个问题银联收回去以后他解决不了,这是给我们政府留下一个烂摊子,他如果强行这么做的话。现在政府如果不治他他自己首先要自保,这是要解决的问题。我赞成陈建国和王贤他们提出的观点,推动清算市场开放,这件事在国际竞争环境下已经非常急迫了,引入清算领域的市场竞争,至少同时解决一般企业的清算问题和小微企业清算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这是我的基本观点,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指出,如果是支付就单纯谈支付,但是余额宝也好,支付宝也好,已经胃口太大,他不是单纯的看中你支付能力方便,而是支付后面的余额那部分。银行之外还有另一部分银行拿钱,在用资金运作,名义是第三方机构,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国际上也是不应该的,你做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一定要规范,一定要有法制,而这个法制恰恰不是银联做,是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应该尽早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第三方支付运转正常了合法了就可以,如果做的不合法就是又一个影子银行,不要回避,现在就是影子银行,因为他没有拿到合法执照,我不能因为你是自发的,是民间的,人口众多,十三亿,这是大话,你去合法,这是两回事,不能说自发自主群体人多就表明他一定合法性,政府要作为,尽早立法,这两者之间的辩论来讲我觉得问题焦点不在于这,还在于我们在座专家和反垄断官员们,你们今天没有一个人提出来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是什么,有没有风险,除了我刚才所说的风险,如果有风险,谁该管制,如何管制,这是顺理成章的,我们不必再集中精力讨论谁垄断没垄断,真的没必要,就解决实际问题,把第三方支付,目前存在的影子银行,拉上来,阳光化,公开公平竞争,我看银联不会有意见,他欢迎,这是我的一个看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