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3 作者: 吴晓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9月9日在接受CCTV4《深度国际》采访时指出,杭州峰会实际上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主要是使G20的视野更加广阔,目标更加远大,告诉人们要探寻一种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和合作模式。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G20在成立之初,确实为各国应对危机作出了贡献,但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G20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杭州G20峰会的召开让全世界比以往多了一份期待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全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愈来愈额紧密,中国提出的“包容增长之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正再努力承担着自己的大国责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9月9日在接受CCTV4《深度国际》采访时指出,“杭州峰会实际上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主要是使G20的视野更加广阔,目标更加远大,告诉人们要探寻一种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和合作模式,它对于想往回走的那种思潮,我认为是一种遏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够理解杭州峰会理念的深远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杭州峰会是个里程碑。”
在谈及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吴晓球认为,“我本人也赞成政府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期干预经济,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采取极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很不赞成。尤其是在全球影响力很大的国家,就更不能如此简单操作,这会对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注入大量水分,可以说,就是莫名其妙地把风险转移给了他国。”
他同时指出,民粹主义在很多国家国内能得到比较大的呼声,因为他们有时会披着民族主义、甚至有时是爱国主义的旗号,割裂了各个国家的有机联系,使全球的经济处在一个割裂的状态。他说,“有些国家过去相对比较稳定、收入也不错,但由于局部战争让他们陷入了贫困,陷入了混乱。这是非常糟糕的。回溯20年前,有些国家的确不是落后国家,不是贫穷国家,这个实际上是全球治理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对此予以反思。”
在谈及各国面对危机的处理态度时,吴晓球说,“经济不景气就觉得是其他人把我们饭碗拿走了,就琢磨着用武力去掠夺别国的资源,这是世界的悲剧,是严重的不公平,是强国掠夺弱国的不人道的手段。”“我们要尽可能避免20世纪发生的悲剧,合作能够共赢是我们可以确信的。”
在提到中国改革问题时,吴晓球强调说,“我记得过去谈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市场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前美国人和欧洲人是谈的最多的。但是现在看来,在国际舞台上,无论是G20还是APEC,中国领导人谈贸易市场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是最多的。”“我们推行的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创新,从简单的用货币数量扩张的模式转入到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的模式中。杭州峰会最大的贡献是倡导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同时也在试图寻找全球经济增长长周期大到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