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报告:“造血”金融——“一带一路”升级非洲发展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报告:“造血”金融——“一带一路”升级非洲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7-05-05 作者: 人大重阳 

2015年《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开放的地区合作平台的定位,它“基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是又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开放”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件之一,“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平台,是实现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刊于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5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造血”金融:“一带一路”升级非洲发展方式》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程诚做了报告阐述。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理念与实践的平台。现有的国际体系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和参与,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边缘地位。发达国家使用制度化的发展援助,在其与受援国之间形成了单向的依赖关系。使用援助“输血”来发展经济,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创新机制输出开发性金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这样的“造血”金融合作模式升级了包括非洲地区在内的广大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代表着国际发展合作与开发金融的未来。

 

 

研究报告执笔人程诚博士演讲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强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做出了有益尝试。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更是驱动该倡议框架下各合作项目的血液。由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当中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发展中和欠发达水平,普遍缺乏充足的政府预算支持,中国作为首倡者和推动者,其官方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报告认为,2015年《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开放的地区合作平台的定位,它“基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是又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开放”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件之一,“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平台,是实现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由西亚地区连接北非和东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印度洋连接南非、东非,并进一步扩展到中非和西非地区的图景已经具备了客观需求与现实条件。


  报告认为,现有的国际体系形成于二战结束之后,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和参与,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边缘地位。发达国家使用制度化的发展援助ODA,在其与发展中国家间形成了单向的依赖关系。使用援助“输血”来发展经济,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济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平台,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各种机制输出开发金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这样的“造血”金融合作模式升级了包括非洲地区在内的,广大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发布会现场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与非洲的关系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非发展合作的开始远早于“一带一路”的提出,其经验和教训都应该为当下的跨国发展合作研究所借鉴;二是非洲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非发展合作的研究必须置于“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之下才能获得充分和长远的意义。


  报告认为,中非发展合作是市场驱动为主的合作,其运营模式变动发展迅速。为了支持中企在非洲的经营业态实现从分包转包到工程总承包EPC,从公私合作经营PPPs到“投建营一体化”的转型升级,目前的中国ODF正在实现从政府为主到以“撬动私人投资”(Leverage Private Finance)为主的转变,以及从“一揽子”贷款模式到开发性投资模式的转变。这一正在进行中的转变引领了全球开发金融的潮流,代表着国际发展合作的未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