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第36期重阳论坛,以“国际经济风云变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近百名听众和媒体记者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本文刊于10月12日中评网。
10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第36期重阳论坛,以“国际经济风云变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近百名听众和媒体记者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本次重阳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致辞,欢迎郑新立主任到访人大重阳。吴晓求副校长在致辞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具备了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的金融,金融改革是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中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领域,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推动它的国际化,对于构建与中国大国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战略实质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致辞
演讲开始前,郑新立主任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人大重阳分别赠送《郑新立文集》(全16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晓静女士代表图书馆,人大重阳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总编辑胡海滨代表人大重阳接受郑新立主任的捐赠。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晓静女士代表图书馆接受郑新立主任的捐赠
随后,郑新立主任以“国际经济风云变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郑新立主任在演讲中指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扩大内需上,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在于需求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相比,中国可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绝对额已经少于美国,中美之间差距拉大。第二个表现为M2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名义经济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个表现,民间投资增速低迷。民间投资增速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缺乏活力。第四个表现在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国内上市的公司里,企业营收额低于还本付息额达到17%,意味着17%的上市公司处于严重的亏损,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困境,有可能出现金融动荡。四大表现体现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为总需求不足。
郑新立主任发表主旨演讲
郑新立主任提到,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扩大内需,并将这个任务交给财政部门,发挥财政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这一做法与过去在金融领域过度妖魔化经济的货币化率的误区有关。他认为分析金融供给是否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看经济的货币化率,更要看经济的证券化率。
郑新立主任认为,中国金融改革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扩大国内需求,应对美国调动有限资源阻止中国现代化的挑战。其次,扩大直接融资,恢复股票市场的企业价格发现功能、融资功能和利润(收入)分配功能。实现股票市场的正常功能,需要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完成资产证券化。通过确保补充资本金机制,降低债务率。调动民间投资,增强经济活力。第三,抑制房价增长。郑新立主任不赞成通过收紧银根的方方抑制房价上涨,他认为,中国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房地产市场,通过增加供给,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城乡房地产市场融合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同时,将商品房和保障房结合起来,保障收入较低的困难户住有其居。第四,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促进乡村振兴。将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动。同时找到资金来源,盘活土地资源。第五,探索建立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迫使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的政府对本国币值稳定负责,保持国际金融的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忠阳做点评
演讲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忠阳为演讲做了精彩点评。陈忠阳教授认为,郑新立主任的观点十分新颖,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下,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扩大内需。陈忠阳教授肯定了郑新立教授在房地产改革、农村发展、国企资产证券化和直接融资发展方面的观点。作为研究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学者,陈忠阳教授认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最后,郑新立主任与现场听众、媒体进行了互动,讲座在热烈气氛中结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