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重阳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发布时间:2018-07-13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十大发展趋势:从应保尽保到全面保护;从分类覆盖到基础整合;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发展;从单一层次向三层次演变;从地方统筹向全国统筹发展;从非资本运作到资本运作;从社会保险向社会福利发展;从过去的保高端向保低端发展;从社会保险费转向社会保障税;从扩大差别向缩小差别转变。

2018年7月7日,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协办,主题为 “社会治理:40年改革开放回顾与新时代展望”。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出席论坛,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发表题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精彩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首席专家李培林主持开幕式并作主题发言。





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社会治理40年历史变革与新时代新征程”由北师大中社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和北师大中社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孟营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满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董克用教授分别点评。


——社会治理:改革开放40年历史变革与宝贵经验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认为,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社会治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迅速和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分化、社会结构是三个关键性指标;中国社会发展总方向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包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关键是推进人的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胡乐明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三个方面:转型方向明确稳定;转型方式积极渐进;转型路径是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这为社会发育提供了空间。一方面,市场力量的不断扩展,解构了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从而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生长创造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职能的政府,在社会领域一定程度约束了资本与市场的野蛮生长,促进了社会组织和民间部门的发育和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岳金柱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立10多年来,北京市社会建设的改革发展历程和十年磨一“建”的主要成效,认为北京市社会建设的历程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从计划向市场转变,从农工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温饱向小康转变,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先富向共富转变,从效率向公平转变,从维稳向维权转变,从人治到法治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社会治理的难点与热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建伟研究员提出了当前民众关注的社会治理七大热点问题:当前社会对社会治理的关注焦点是什么?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符合现代社会治理格局要求的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的渠道和机制?转型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提出,互联网社会治理改变了互动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国社会治理迎来了新方位、新起点。一是新的在线社会互动方式,基于大平台和云计算的平台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既影响到社会治理,也影响到公共服务;二是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社会治理和社会研究的重大挑战就是从观察科学到实验科学、再到大数据科学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智库发挥咨政、启民孕才、伐谋四大作用。总体上,中国智库学者的思想和方案供给仍落后于决策层需求和社会需求,在社会治理领域,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要求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崛起,需要中国智库界崛起;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加大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力度。




——社会治理: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教授认为,只有继续开放、才能不断发展。改革开放40年,我们富起来了,也迎来了强起来的前景。但是,我们不能停下开放的步伐,而要继续扩大开放。正像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需要一定的舞台来壮大一样,我们成长了,需要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系统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重要课题,解决了基层治理的定位、使命、内在结构,以及抓手的问题。由此,新时代社区治理应具有四项基本特征:多方治理主体;多项治理方式;多种治理目标;多元治理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副司长沈水生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建议:针对“一刀切”的问题,要因地制宜;针对督查一哄而上的问题,要将督查集中于少数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不一致的领域;针对标准不科学的问题,要推进标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针对权利义务不对等问题,要坚持权责相统一,权义相一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十大发展趋势:从应保尽保到全面保护;从分类覆盖到基础整合;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发展;从单一层次向三层次演变;从地方统筹向全国统筹发展;从非资本运作到资本运作;从社会保险向社会福利发展;从过去的保高端向保低端发展;从社会保险费转向社会保障税;从扩大差别向缩小差别转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