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 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 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10-12 作者: 张燕玲 

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主要业务之一,发展商业保理业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普惠金融落地的一种可行途径,有利于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活力。《商业保理发展指南》在参照保理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保理的定义、分类、业务模式、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规范统一,有助于我国保理企业建立合规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开展保理业务。同时也能促进保理业务的普及和推广,帮助保理业务的相关从业者了解国际惯例,也能为中国商业保理商走向国际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使保理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10月1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多位来自学界、业界的嘉宾出席,并就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献言献策。会议由人大重阳院务委员兼学术合作部主任、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清清主持。



  新书《商业保理发展指南》主编、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女士发表主题演讲。

  张燕玲行长结合自己在国际商会的任职经历和在中国银行40多年的贸易结算工作经验,分享了她在从事中国保理业务发展中的经验和感受。首先,张行长充分肯定了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在促进保理业务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类金融普遍野蛮生长的时期,有效控制风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普惠金融落地。自商务部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部分省市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工作以来,全国注册商业保理公司2015年底2767家,2016年底达到5584家,注册资金超过4000亿元,融资5000亿元。在培养人才、制定标准,规范业务方面,全国保理业务水平考试(NFCC)1600人通过,先后出台了《商业保理业务规范》、《国内商业保理合同(示范文本)》、《商业保理业务风险管理操作指引》、《商业保理会计业务核算规范》等文件,还带动了律师顾问、会计师、审计师,信用评价业务的发展,后者又推动了商业保理企业更重视诚信和信用管理。

  然后,张行长分析了我国和世界对保理的重视、商业保理的现实重要性、保理业务的特点。张行长指出我国对保理业务的较为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保理的发展给予支持,如2016年2月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2016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号召要加强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8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之一是,“更有针对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体系,支持以从核心龙头或大型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为关联企业提供融资发放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提供金融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同样世界对保理也较为重视并给予相关支持,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第四项是增强贸易融资、第七项是推动贸易与发展;B20成立了金融促增长议题工作组;联合国(UN)明年4月将在预期发布的年度评估报告中加入国际商会(ICC)的建议条款,第一次承认贸易融资严重不足,承诺对贸易融资缺口及其原因进行重检,并纳入UN年度评估机制。同时,张行长还分析了金融工作会议对保理业务的影响及其规范发展、风险控制等问题,表达了对中国保理市场未来的殷切期待。

  最后,张行长介绍了此书的编写团队和写作过程,感谢保理业务理论基础扎实且实务经验丰富的各位专家协助,并向人大重阳和中国金融出版社对此书的顺利出版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在专家研讨环节,几位金融经济领域专家均对张燕玲行长《商业保理与发展指南》一书给予了极高评价,充分肯定了其对中国保理业务发展的重大贡献,并围绕“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主题,在商业保理、银行保理、普惠金融、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人才培养、征信体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魏本华认为保理业务从供给侧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并对商业保理法律、监管部门协调,包括准入、社会征信环境建设,发挥保理协会的研究作用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刘志勤结合其在外资银行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指出了保理应收帐款的重要性,认为保理业务最大风险就是发票作假、贸易作假问题。他特别指出保理业务起源于中国,成型于西方,并对早期晋商徽商陕商的保理业务和历史做了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指出了保理业务对小微企业在销售、采购、周转等过程的重要作用,并对高校未来进行商业保理教学或相关培训提供了设想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周晓晶认为该书可以为保理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指导,也是培训、培养人才的好教材。



  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曹文忠认为保理其实是通过“打理”信用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信用不仅是保理业务的商业逻辑支点、保理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保理业务能够实现有效风控的一个防火墙。同时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使保理业务得以良性活跃发展非常重要的保障。同样商业保理业务推进也会对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推动力,也能较大改善营商信用环境。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要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给予普惠金融发展更多的支持,要在最终落脚点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商业保理,来实实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并对商业保理商、商业保理公司的属性及监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发布会后,在媒体及观众提问环节,张行长针对关于台湾地区禁止保理业务发展的原因以及国内不活跃的原因,监管格局对保理行业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等问题给予了回应。最后人大重阳特意为张行长做了小视频,分享其在人大重阳的点点滴滴,感谢她对人大重阳的重要贡献。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以及对张行长的祝福中圆满结束。



  《商业保理发展指南》简介:


  《商业保理发展指南》全书共八大章节,梳理了保理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现状,阐述了保理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解读了保理的国际惯例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了保理业务的管理实务与操作规范,研究了商业保理热点业务模式,分析了保理业务的十六大典型案例,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点击购买


  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主要业务之一,发展商业保理业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普惠金融落地的一种可行途径,有利于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活力。该书在参照保理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保理的定义、分类、业务模式、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规范统一,有助于我国保理企业建立合规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开展保理业务。同时也能促进保理业务的普及和推广,帮助保理业务的相关从业者了解国际惯例,也能为中国商业保理商走向国际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使保理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