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晶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2日中国网。
为迎接“十九大”的到来,中国网联合权威智库推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系列圆桌论坛,在近期举办的论坛二“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回顾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国务院发展研究院亚非所原所长周晓晶、中共中央党校经济教研部张慧君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陈建奇教授做如下分析:
陈建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重大战略调整。从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明确了2016年我们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重点。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了今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所以这五大任务在今年仍然是重头戏。
张慧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八大以来推进改革开放一个重要抓手。“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向前推进并非易事,都有一定的难度,都需要凝心聚力,集中各种资源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共同来推动。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排在首位,具有牵引性的作用。去产能工作的完成,会对其他方面的改革任务有所帮助,有所牵引。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具有周期性,更多是结构性的因素。结构性因素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工业品价格下降,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率在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下降,经济风险在上升,去产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
周晓晶: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需求侧就不存在体制问题,就不需要改革;而是与供给侧相比,需求侧目前不处于主要矛盾的位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给侧,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基于全球以及国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失衡问题,全球性的结构性失衡,全球性的需要再平衡的大背景,但是更主要的还是着眼于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着眼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的经济失衡问题。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着眼的供给,不同于西方的供给创造需要,这是有区别的。西方供给学派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应对济危机和经济失衡,着眼点是供给本身;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则是供给制度、体制,是通过供给侧的体制改革确保实现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版的改革,是过去30多年市场配制资源改革方向的延续,又是在前一阶段改革事实上处于停顿状态下的重新起步,并且赋于了新的重点和新的使命,所以中国经济改革凝聚着动力,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为经济韧性提供更大的支撑条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