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供应链金融成银行“趁手”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供应链金融成银行“趁手”工具

发布时间:2017-05-03 作者: 张燕玲 

商业银行向来“紧盯”各个行业的核心企业,但核心大企业毕竟数量有限。不少银行开始把目光投向围绕大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也随之诞生。 “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可提高服务实体的资金效率,对中小企业融资较为有利。”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张燕玲表示。

 

  张燕玲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文刊于5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多家机构日前发起成立了“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不少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被视为银行转型路上不可或缺的发展板块,同时也成为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趁手”工具。


  目光投向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向来“紧盯”各个行业的核心企业,但核心大企业毕竟数量有限。不少银行开始把目光投向围绕大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也随之诞生。


  近期,人民银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可提高服务实体的资金效率,对中小企业融资较为有利。”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张燕玲表示。


  谋求突破融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近10年,但并非所有行业都有供应链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认为,一方面,大型核心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对供应链金融态度消极,不愿意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背书,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评估风险所需数据;另一方面,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较低,难以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成,产品创新不足。


  为此,不少金融机构正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整合结算支付功能,借助区块链、数字债权、凭证背书,对核心企业实施应收、应付账款联动,谋求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日前,中信银行推出了全新升级的汽车金融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招商银行推进了产融结合下的智慧供应链金融4.0发展,工行则在3月顺利完成一汽大众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投产……


  科技手段助推发展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类论坛的高频热词,更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点业务。”浦发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加速迭代,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正悄然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借助科技手段,金融机构不再只依靠核心企业推进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落地,而是加大对整个供应链条上各类信息的获取,进一步解决链条中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正逐步收紧,要求金融机构回归业务本源。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金融机构或可借鉴零售业务发展时的场景概念,在供应链金融交易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提取、风险控制,在每个行业链条的各个交易场景中拓展融资服务。”


  张竞强表示,随着供应链金融理念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供应链金融政策的驱动下,银行、信托、基金、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各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合作,产生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催生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供应链金融交易服务中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