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土地金融”与中国农村的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刘志勤:“土地金融”与中国农村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7-02-09 作者: 刘志勤 

中国刚刚度过“立春”,迎来一年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中国有句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充分显示“立春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立春”,对于中国的农村经济极为关键,这不仅仅是时令要求下的农耕社会为未来一年播种布肥,更要为今后的中长期发展制定规划。所以,中国各级政府在此时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涉及农业发展的规划。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4日环球网。


  中国刚刚度过“立春”,迎来一年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中国有句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充分显示“立春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立春”,对于中国的农村经济极为关键,这不仅仅是时令要求下的农耕社会为未来一年播种布肥,更要为今后的中长期发展制定规划。所以,中国各级政府在此时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涉及农业发展的规划。


  据了解,今年的农村工作重点将会集中在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转型上。政府,个人,开发商和企业均在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期待着能够获得有利的发展机会。根据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的农村政策重点将放在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上,把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改革即“三权分置”的措施具体细化,确保农民的财产权,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政策的落实不仅仅会彻底提升中国农村在经济发展大盘中重要性,而且可以极大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过去专家们习惯地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取决于制造业的实力,但是这对中国而言,仅有制造业的发展是不足以维持如此庞大的国家的持续发展,还必须有强大的农业生产力才可能支撑繁杂的制造业的发展。“纲举目张”,农业是“纲”,制造业是”目”,只有同时抓紧“纲和目”的同步发展,经济列车才能安稳地行进在双轨上。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实现真正的“农村现代化”十分必要,只有如此才能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才能把当前的农村改革与“一带一路”规划紧密相联,让农村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如何发挥“土地金融”的市场杠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改革中,如何确认和确保“农民的财产权”的过程中,将涉及到农民房屋抵押贷款,宅基地扺押,甚至可能涉及到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租赁等金融产品的介入。这些新事物对于传统农民不仅是观念上的冲击,更是对传统的农村经营,农业生态及农民的生活习性的变革。后者的冲击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它将如何改变中国是值得关注的大事。


  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在世界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稳定状态下向前发展,自然会受到来自现代和传统,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如何避免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改革的曲折,对于农村的稳定平和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首先,要严防那些品行不良的城市开发商乘机涌入农村的土地市场。对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外来”投资者的身份和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绝不允许那些不良开发商把腐败和投机基因病毒带入新农村建设的市场,保持农村传统的纯朴和清新,为中国的经济生态环境保留“高贵的处女地”。


  其次,中国的农村发展不能过度商业化,商业化炒作是“农村发展的毒品”,必须用最彻底的手段加以清除。国内有些农村由于过度的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自身的特色,使其变成不伦不类的农村畸儿,城市怪胎。这些教训主要是在于农村一旦过度商业化,将失去真正的活力和生命力。


  第三,农村要做好城里人的“返流”准备。当农村的基础建设改善之后,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潮很可能提前到来。因为农村的青山绿水,高质量的环境,和方便顺畅的交通将成为“上山下乡”的新的动力: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将会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选择,对那些创业成功人士把研发机构搬迁到农村,将是低成本高回报的英明选择。到农村去,到市场最需要的地方去,将成为中国新时代创新能力的午台。中国今年将有近八百万大学毕业生,让农村变成这些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就业基地,是中国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国策。


  在这个大背景下,“土地金融”将成为主要动力源,让金融首先实现“上山下乡”,后面自然会跟隨千军万马众英豪。中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将和城市现代化同歩,中国经济增长将突破瓶颈进入新的发展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