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识变应变求变,新型智库服务“十四五”新格局大有可为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识变应变求变,新型智库服务“十四五”新格局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12-31 作者: 杨云涛 

世界风云变幻中,中国的“十四五”即将启航。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各类智库作为治理的参与主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云涛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信息中心执行总编,本文刊于12月30日新浪VR。


世界风云变幻中,中国的“十四五”即将启航。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各类智库作为治理的参与主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中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与机遇?在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举办的新一期“启航·数智新经济”论坛上,来自中国具有影响力智库的专家学者们就新型智库如何服务“十四五”新格局展开探讨。


环境“不确定”要求智库服务“更精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重大。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成为世界各国中长期内发展的主流趋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型智库如何认识自己在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


“智库要把国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国家的需要是智库存在的价值所在,国家的需求越大,智库发挥作用的舞台也越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表示,智库要认识世界大变局中的不确定性,重点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大国竞争加剧的长期态势。当前,国际上围绕数字化的合作竞争态势越加明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数字大国”来讲,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竞争,围绕数字化规范性、话语权和规则的制定,特别是话语权的建立,是智库大有可为的一个方面。”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认为,外部世界不确定性加大,对国内的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路径必须更加精准。“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目标,给智库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进一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产权制度,加强数据的国际合作,在保障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数据的共享使用,将有利于新型智库更好地整合、使用数据资源,更精准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多维话语权


百年变局加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自疫情开始以来,西方理念话语体系遭到较大冲击。数字化时代,中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构建自身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议题,值得深思。


《2020全球数字报告》显示:数字、移动和社交媒体已成为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超过45亿人在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已突破38亿大关。这意味着全球近60%的人已触达互联网,全球近一半人口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解放了话语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信息中心执行总编杨云涛谈到,在互联网上做好引领话题,调研网络民意很重要。“我们会把更符合时代议题的话题和内容进行结合,经过反复打磨形成符合时代定位的思想产品,再通过专家学者矩阵化的传播,将思想产品推送出去,国内运营和国际运营都是如此。”


数字化时代,活动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云上国际论坛、研讨会等数字化公共外交的开展,逐渐成为智库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之一。在网络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国际发声、引领国际舆论亦非常重要。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认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善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学者,但在下一个五年,我们不应仅限于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开始探索如何讲好世界故事,“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培养研究各国问题的中国专家,中国专家能否将各国的发展问题用世界的语言和逻辑讲给世界听,这在全球影响力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补充说,“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在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还要释放和创造更多的政策思想领域的‘原话语’,智库必须要有这个认识。”


新型智库呼唤“专业型通才”


中国在快速发展,时代在呼唤人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智库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新时期新要求?


李雪松认为,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人才社会流动渠道,使人才能够在不同的智库、高校畅通流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实施更大力度的政策,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人才高地,为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将来要吸引国际智库人才和自然科学人才争相来华工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库人不仅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还要具备前瞻性的研究力。”冯仲平强调,智库不是“空谈馆”,智库研究的是真问题,解决的更是真问题,国家越发展,智库价值越要彰显。“我相信今后会有大批高水平、有良好素养的新人加入到智库队伍中来。”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型智库在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中将承担更多责任。在朱旭峰看来,智库需要的是既懂得数字技术,也懂经济、政治和治理问题的综合性人才、跨专业通才。


在本次论坛上,专家们纷纷表示,新型智库建设应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目标,未来在把议题做扎实,服务好国家决策大局,将中国声音在国际上传递出去等方面,智库需要做好更多工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