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06 作者: 周晓晶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的政府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其中突出亮点之一就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全面阐释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调控思路,为我们在复杂多变并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扎实做好2017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周晓晶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6日中国网。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的政府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其中突出亮点之一就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全面阐释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调控思路,为我们在复杂多变并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扎实做好2017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五大政策着力点。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五点既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指明了方向,也为如何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相应保障。其中第一点稳中求进具有总领全局的意义,并为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指明方向。基于此,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从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看,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并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体现。2015年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实际完成为6.9%;2016年预定目标为6.5-7%,实际经济增速为6.7%;这既反映了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环境下困难和挑战的增多,也表明中国经济本身具有巨大的内在潜能。今年增速定在6.5%左右,并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显然也是着眼于这一双重考量。 预设经济增长目标,并将之确定为6.5%,同时还要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既是考虑对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仍需托底不能失速,保民生保就业的需要;又是考虑到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这些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一般说来,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继续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放弃发展、放弃增长,凭借所谓休克疗法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而且,无论年度增长目标还是中期增长目标,都只能是潜在增长水平和经济规律的产物,而不是相反。潜在增长水平容许我们将经济增长确定在这个水平,妥善处理国内经济风险,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关系的内在要求也要求我们将经济增速确定在这一水平。
就目前态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L型走势已经从一竖走到一横,2017年能否走完一横虽未可知,但2017年基本触底应无疑问。长期看,能够对中国经济持续保持6.5%左右的主要支撑点就在于城镇化、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就短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完全可以对冲外贸增速下降对中国经济的拖累。作为基础因素,中国自身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差距,决定了中国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因此,将经济增速确定在6.5%左右,是一种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兼顾需要和可能的科学决策。尽管面对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经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在多少次的全球经济展望和经济增长预测中,都对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增长做了几乎与实际增速一致的预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完成今年的预定目标,首先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必须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面对结构性问题,必须着眼于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保证机制,必须通过提供有效供给解决结构性矛盾。偏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就难以跳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但同时,针对国际国内短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还必须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具体措施看,财政赤字率3%,与去年相同。赤字率不变,主要考量还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但必须看到的是,我国经济总量增大,使得与去年持平的赤字率在规模上达到2.38万亿,比去年增加2000亿。从使用方向上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安排8000亿地方专项债券,比去年多了4000亿,也就是整整多出了一倍。这样,地方债置换、PPP、金融专项债等将继续发力,对基建等较高增速提供支持。
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也是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增长目标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最主要的是,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就人口容量而言,我国国内市场超过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和。就实际消费能力看,几乎超过除中国外的整个亚洲市场。显然,这样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为改革创新提供巨大的内在保障。继续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就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五大政策要点的最后一点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看上去似乎不属于宏观政策,但实际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宏观政策属性。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始终较好地兼顾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也就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短短三十几年,人均GDP从几百美元增长到八千美元,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力度。而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开放起步比我们早,推进力度也不比我们差,但之所以不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忽视了经济增长,没能在体制转换中同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没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但目前按汇率也只有部分国家与我国处于同一水平,按实际状况甚至普遍不如我国。这种明显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会极大损耗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力度和参与积极性,而从根本上讲,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显然,正是着眼于这一考量,政府工作报告才明确宣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