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元春:不再设定GDP翻番目标意味着什么?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刘元春:不再设定GDP翻番目标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7-11-03 作者: 刘元春 

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我们党在测算未来经济增速以及制定发展目标时,基本上保持有保有压、相对理性。刘元春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追求经济速度、粗放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解决现在面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经济层面,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此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必须还要有经济处,要建设健康中国、美好中国、法制中国、文明中国等都离不开经济增长。

  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本文刊于10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客户端。


  十九大报告在原来“三步走”战略目标基础上,对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进行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10月26日十九大报告解读会上说。

  十九大报告不再提经济增长方面的数字目标,意味着什么呢?

  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我们党在测算未来经济增速以及制定发展目标时,基本上保持有保有压、相对理性。

  刘元春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追求经济速度、粗放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解决现在面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经济层面,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此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必须还要有经济处,要建设健康中国、美好中国、法制中国、文明中国等都离不开经济增长。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党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是有保有压的。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刘元春表示,“三步走”战略希望2000年相较1981年经济实现翻番,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到2020年相较1981年GDP实现翻八倍。但1981年我国GDP大致为7800亿元,到今年年底我国GDP有望达到80万亿元,这实际上实现了100倍多的增长。我们制定的几步走战略,只需要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增速就能实现,而从1977年至今我国经济平均增速基本在9.7%的水平。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已经做出的这些经济测算是有保有压的。

  至于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刘元春表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全面实现小康、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今年年底大致到9000美元,要实现高收入1.3万美元的标准,按照目前6.5%的经济增速,基本到2020年能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把速度降低点,比如到5%,按不变价格测算到2035年我们人均国民总收入也会超过1.3万美元。这么来看,我们党制定的目标是有保有压、相对理性的测算。

  “所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较原来提前15年完成,这个就不足为奇,因为现实比我们的预测要跑得更快”,刘元春表示。

  不过,刘元春也指出,从上面来看,十九大的蓝图很理性,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我们真正的短板在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包括民主法制等多方面诉求,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还需要政府推进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都是我们的短板。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就不能简单围绕GDP做文章,不能够围绕着速度做文章,而要围绕着质量、效益、均衡和全面美好的生活来做文章。(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