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7 作者: 刘志勤
在世界“大数据”产业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令人惊叹:中国在短短的十年内已经由原来的“数据经济”小国一跃而起变成最发达的“数据经济”大国之一,而且正坚实的迈向“数据经济”强国的前沿。中国“数据经济”的飞速发展将在未来十年提升中国改革的质量,在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提供开创性贡献。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4月16日环球网。
最近几年,“大数据”成为人们关注度最高的词汇和概念,并且逐步成为极具重量感的经济学专用语。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理解的深化,“大数据”已经由原来的“无形无影”的数字演变成为一个“深浅莫测”却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宏大产业,甚至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新军”。
在世界“大数据”产业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令人惊叹:中国在短短的十年内已经由原来的“数据经济”小国一跃而起变成最发达的“数据经济”大国之一,而且正坚实的迈向“数据经济”强国的前沿。中国“数据经济”的飞速发展将在未来十年提升中国改革的质量,在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提供开创性贡献。
工信部专门发文,制定了未来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蓝图。据有关部门估计,未来几年的中国“大数据”发展的产值高达万亿元,可以创造近千万个就业机会。为了实现“数据经济”的推动发展战略,在某些省市还设立“大数据”研发中心,同其它工业开发区、贸易区的功效一样,逐步显示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大数据”虽然在专业领域为人所熟悉和推崇,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公众而言,“大数据”似乎依然是个虚无缥缈,看不懂、摸不到的数字,如何让它们切切实实地为自己,为改善个人生活质量或增加本企业的收入与市场份额就像是“镜中缘”难以产生切实的感官体验。所以“大数据”一直是个“高而虚”的行业,令不少企业和个人敬而远之,长期游离于“大数据”之外,尽管个人的行动或业务举止早已被别人纳入“大数据”之中,很多人还浑然不知。
“大数据”是个无边界的“大网”:所有人的行为和信息均逃不出“大数据”之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虽无形,却是“留影”。中国人常说的:人过留痕,鸟过留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都是在告诉人们世界上有一个“数据大网”始终在记录着我们的行踪。正印证了:“人在做,天在看”的哲理,这个“天”,就是“数据”。
人们已经知道节日出行哪里最拥堵,哪个饭店最火爆,哪个医院最热闹,哪个产品最好卖,哪个电影最叫座……,所有这一切都是“大数据”的功劳。很显然,这些数据对于政策制定、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均具有特别的利用价值。有的聪明厂家,利用快递公司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哪个城市的消费者最喜欢哪个城市,哪个厂家的产品,进而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企业生产规划,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应的最大化。这是成功利用“数据”发展经济的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典型范例!
“数据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发表链和发展系统,从数据收集、甄别、分类、分析、利用都需要有严密的监管和管控,才不会让“大数据”演变成“大麻烦”。“数据”本身不带阶级性,没有政治色彩,也没有善恶美丑之分。然而,由于“数据”诞生于、发展于人类活动期,就肯定会被人类中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群所利用,这些本来“无辜的”数据则可能成为少数人手中的害人的工具,扰乱社会稳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甚至将许多商业活动、金融市场的运作引入歧途,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在享受“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警惕可能形成的“大麻烦”,应该而且必须是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密切关注的焦点!
最近有不少报道揭露了“大数据”的造假事件。其中有影线票房造假、医院诊疗信息造假、商品排名造假、用“钱”制造“正面数据”的不良行为正在腐蚀着“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危害极大,必须即刻加以管控。
据了解,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研究相关的管理规定,而一切规章制度的重中之重必须“先立法,后放行”。这个“法”就是坚决,彻底的制止一切可能的“数据造假”行为,以保证数据的纯净和健康。如果“数据”有病毒,势必会直接侵害“数据经济”体本身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不能再重复“先干后治理”的旧的管理体制,而是把“治理乱象”提前,然后再允许干活儿!在羊未亡时先补牢,应该成为我们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P2P等管理上吃过的苦头在面对“大数据”的滔滔洪水冲击时必须避免,不能容忍重复同样的错误,否则市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法律先行,行动随后。有如修建水力发电站一样,先修建一个大坝保证安全,才开始建设其它工程。对“大数据”产业而言,在允许数据洪流无阻地冲击社会之前,建立好“法律大坝”是保证“数据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拥有“大数据”易,利用“大数据”难。特别是面对各种高科技,高智能和高危险的挑战,我们的“大数据”产业必须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功臣”,避免成为“大麻烦”!在一切经济活动中,“数据”是最基础,最前沿的行业,所以保护和保卫“数据”的健康,真的忽视不得。
我们要让“大数据”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当好“导航器”。对“带路”沿线国家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通过“大数据”实现“知己知彼”,“知古识今”的完整信息,为“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护航,使“数据”成为落实项目的“护卫舰”。因为,以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为保障,再困难的项目也等于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