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11月18日央广网。
如何理解中国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新思想的发源地、新动能的发动机和新愿景的发明者?十九大报告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又是如何解释?在16日举办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记者就此采访了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新思想的发源地
“目前中国非常有自信的走在了路上,世界或许某种程度上还在路口。中国目前正在成为全球新思想的发源地、新动能的发动机和新愿景的发明者。”这是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
会间,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全球新思想的发源地、新动能的发动机和新愿景的发明者这三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王文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正在逐渐成为全世界的思想。“上午和下午的中外嘉宾都提到了一些十九大报告中的思想,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脱贫致富的看法等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思想正在逐渐变成世界的思想,所以是世界新思想的发源地。”
中国提供了很多世界未来该如何走的方向,例如十九大报告中的“两步走”、“2035年目标”“2050年目标”等等,这些确定性和道路自信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因此说中国成为新愿景的发明者。
而新动能的发动机则是中国目前为世界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像类似发动机这样的作用。“经济怎么做,产能怎么寻找,增长动力在哪里,这些都在十九大报告中讲的很清楚,例如要建立现代经济体系、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等,这实际上是让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有了更多的动力以及更多的增长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抱负和情怀的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此次参会的一些中外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当记者采访王文时,他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王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是结合过去几千年来的中国智慧的集大成。中国的智慧一直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我们思想的传统。过去的中国没有太多的物质条件和战略视野,现在进入到了新时代,中国具备了比之前更强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满足国内人民的生活需求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的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中国有志于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的一种传统的抱负和情怀的体现,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该怎样发展的一个思想结晶。王文表示,早在中世纪时,西方人就已经开始探讨世界该如何治理了。“诗人但丁的《论世界帝国》中就有说到未来该怎么发展人类该怎么发展等,但是世界治理方法论有一定的进步性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当时的方法论是只满足于当时的时代的,而中国的这种方法论是在西方的或成功或失败的基础上提出的。”
王文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海市蜃楼。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路径依赖和政策取向的支撑的,这个依赖和支撑就是“一带一路”。我们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各方面的路径,使得中国如何为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现政策杠杆,从而撬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