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让“一带一路”做到 “ 润物无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刘志勤:让“一带一路”做到 “ 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17-11-27 作者: 刘志勤 

对于“一带一路”有关联的国家。应该让大家知道,我们不会损伤它们原有的平衡和经济生态环境,或改变他们原有生活方式和就业状态等,保持各国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非常重视的事情。“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改变其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11月27日环球网。


  “一带一路”理念的发展,不仅写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还写进了“党章”。短短的四年,人们对“一带一路”的历史价值和国际意义的认识随着发展的速度,进展的深度,涉及的广度不断变化而更新。可以相信我们对于“一带一路”发展潜力的理解将随着各国的共同努力会有更大,更多,更高,更全面的提升。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质内涵,才能向沿线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精确传达什么是真正的“一带一路精神”。我们应当避免由于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过度”解读,而引起有关国家企业的误解或担心。

  首先,我们不应把“一带一路”片面地解释成简单的“修路架桥”工程。我们有时向沿线国家讲到我们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出“要想富,先修路”的结论,也希望其它国家效仿或复制这个发展经验,得到更快发展。

  不过,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不同,各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特别是各国的阶段性发展计划和发展重点也各有不同,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见得都会在第一时间或第一重点,或第一个项目就是“修路”。不少国家可能面临着其它更为迫切和紧急的经济压力和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如何让这些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应当通过推进“一带一路”,让各国首先解决本地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于“贸易联通”,没有贸易就没有“路”。世上本没有路,因为有贸易,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所以,让贸易发展发达起来,基础建设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先有交易,加大贸易,然后再有修路和架桥。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解决各自眼前急需经济难题的重要手段,让“一带一路”和各国的“本身特色”相结合,就能让“一带一路”发挥出最大效果。

  第二,“一带一路”既需要轰轰烈烈,更需要“润物无声”的细致与缜密,使当地民众有真正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这就需要在民生工程领域做好做细,特别是涉及到的当地教育,医疗,环境,和保安工作。据了解,非洲某个国家的铁路项目进行当中,中资公司雇用了许多当地居民,让他们参与工程讨论抉择,大大提高了他们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说服并带领当地工人如何增强纪律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质量和效率双双提升。随着工程的进步的同时还给当地经济培养了一代有技术有纪律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年轻人,这些是保持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让“一带一路”做到“润物无声”的境地需要真心,真情,真功夫。路好修,房好盖,店好建,但是是否让当地经济发展真正受益,是否获得心口一致的好评,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事情。企业要设法让“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国家的满意工程,也的确需要花费更大更多的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中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已经获得了“口碑”和实益,这无疑是值得尊敬和发扬的。

  第三,我们在推动“一带一路”项目时一定要使受益国知道,我们的项目不是去鼓励和制造“竞争”,而是创造一个和谐,平静的合作氛围。适度“竞争”是好事,可以激活生产力和积极性,但是,有些国家的企业和民众,因对外来引进的“竞争”理解不全面,就可能使这种“竞争”演变成“内斗”。对于“一带一路”有关联的国家。应该让大家知道,我们不会损伤它们原有的平衡和经济生态环境,或改变他们原有生活方式和就业状态等,保持各国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非常重视的事情。“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改变其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

  让“一带一路”做得深入人心,或许比获得经济利益回报要复杂和困难,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使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