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双翼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  

刘志勤:“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双翼

发布时间:2017-09-18 作者: 刘志勤 

“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双翼,是完善贸易融资,规避风险的双保险。加强“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的互联互通,提供的“双通道”融资便利,将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引导资金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动力,为实心企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做好本职工作。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9月17日环球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因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由此可见,中央对金融工作是如何的重视,将金融工作推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

  为了完善和推动金融业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最佳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平稳增长,中国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的落实,并为企业融资贷款提供了方便。在当今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为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贸易内涵的变化,人们发现,单纯依赖“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变化和客户日益增多的需求,市场呼唤加强金融业的相关改革,特别是建立和完善“需求链金融”服务的要求逐渐推上议事日程。

  “供应链金融”是单行线,而“需求链金融”则能够提供双向服务,能够更快的,更直接的为客户服务。如果说“供应链金融”主要是“被动式”融资便利的话,那么“需求链金融”则是“主动式”融资工具,可以为需要融资的客户提供“私人定制”般服务,能够更好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安全、及时的资金,还能更准确地保证融资的“定向流动”,这些服务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内企业订单规模各异,对融资方式要求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客户有多个供货商,而且习惯于签定一年有效订单。但是实际成交的都是价格低的企业。这样就不能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融资,因为这可能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之后的管理要求。这就给企业的进一步扩展业务造成障碍。但是如果此时可以依照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批量订单打包处理,这样企业所遇到的限制则减少许多,既方便了客户及时获得资金,又保证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都是实体经济的实体所在。而金融业则是实体经济中的“实心支柱”,对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实体经济则是金融的命脉。这两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目前的出口保理业务,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尚不明显,有的地方呈下滑趋势。问题就出在授信源头,因为许多的中小企业的保理业务额度常常受到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之内,却不能随着订单的增加而随时提高已有额度。所以企业十分需要有个依照“需求链”需求的金融服务,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此外,中国的出口企业的境外客户比较分散,账期各异,目前的出口保理业务的“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的要求,反而滞后了企业的出口业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金融机构不妨从“需求链金融”的角度,从数据链入手,依靠海关,外管局等信息链对企业进行信用分析评估,允许出口企业有阶段性的总量核查,建立保理业务的资金池,这样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加快获得额外的融资帮助,这样才是真正的为实体经济做实事。

  现在还有不少的出口企业的合同只有区区的几十万美元,但是在做保理时发票,提单,报关单等有数百张之多,这样繁杂的程序使得大多数企业对“保理融资”望而却步,退而远之。他们宁可贷款,也不愿意找银行做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融资,使“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无法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务。

  “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双翼,是完善贸易融资,规避风险的双保险。加强“供应链金融”和“需求链金融”的互联互通,提供的“双通道”融资便利,将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引导资金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提供发展动力,为实心企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做好本职工作。

  “供应链+需求链”金融是“利益链”,“信息链”,“数据链”,“风险链”,“命运链”的综合体。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对任何一个节点都需要进行细心呵护,认真监管。

  我们必须加强对“需求链金融”的管理研究,让它为实体经济的安全发展及国际贸易提供可靠,可信,可心的贴心服务。(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