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谈判,当前德班平台谈判将建立 2020 年后国际减排新制度框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排放国,国内严重的雾霾污染凸显了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现阶段高碳发展模式的困境,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气候谈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谈判,当前德班平台谈判将建立 2020 年后国际减排新制度框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排放国,国内严重的雾霾污染凸显了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现阶段高碳发展模式的困境,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015 年 5 月 22 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 NGO 组织全球化国际论坛研究员、国际 NGO 组织第三世界网络顾问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文佳筠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表了题为“国际气候政治与新气候经济学——中国的挑战与机遇”的演讲,分享国际气候政治见闻,分析美国、欧盟、中国等几大经济体的谈判立场及其内在原因,阐述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对比美国和德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下面是她此次演讲的摘编。
一、国内对气候变化的看法
当前,国内对国际气候政治认识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中国应该无条件地承担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央视前主持柴静。今年年初,一部名为《苍穹之下》的纪录片,使柴静 PK 丁仲礼院士的采访视频在网上流行开来。当时柴静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指责中国为什么不能做。这是我们国内对国际气候政治认识的一大误区。另一个是单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气候问题,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西方制约中国发展的工具,比如以北大的强世功教授为代表的很多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