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8 作者: 人大重阳
李克强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产能合作成新增长点。9月7日,李克强出席了第十九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四个文件。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产能合作,然而始终有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的短板存在。
G20十大财经看点(9月8日)
1、李克强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产能合作成新增长点。9月7日,李克强出席了第十九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四个文件。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产能合作,然而始终有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的短板存在。
2、美联储褐皮书:经济温和增长,通胀轻微抬头。美联储周三发布褐皮书称,7月底到8月间美国国内经济以温和速度增长,通胀轻微抬头,强劲劳动力市场并未对薪资和价格带来过多的上行压力。褐皮书称:"劳动力市场状况在大多数地区持续收紧,同时就业整体呈现适度增长。上行的薪资压力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表现温和",价格总体上维持轻微上涨。
3、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央行举措令退欧影响降低。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周三的听证会中表示他们采取了恰当的行动,从而缓和了英国退欧的负面影响。他将英国央行的行动称为"即时、全面并具体",起到了"支持、缓冲"的作用,以有助于英国经济对新环境的适应。上月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有史最低的0.25%这一政策帮助支持了房价和经济整体,他补充道,并表示对央行为退欧公投所做的准备"完全放心"。
4、美联储威廉姆斯:美联储早加息比晚加息要合理。美联储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周三发表讲话,谈到美国的经济、通胀、失业率和美联储的加息问题。威廉姆斯在谈到美国经济时表示,美国经济状况良好且朝正确方向进展。美国消费者支出强劲,美国实现充分就业,其劳动力市场指标在改善,失业率在未来一年将降至4.5%。在谈到美联储的加息问题时,威廉姆斯表示,加息等待过久会带来不平衡的风险。他认为美联储迟迟不加息可能导致失衡。威廉姆斯还重申早加息比晚加息要合理。
5、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6日到7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6、德国经济部:德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出口低迷下保持谨慎。德国经济部周三表示,在全球出口低迷的情况下,德国的制造企业保持谨慎态度。德国经济部称,由于制造业产出急剧减少,德国7月工业生产下降超过预期,德国第三季度的工业产出一开始就尽显疲态。具体数据显示,德国7月工业生产环比下滑1.5%,完全抹掉6月份的涨幅。
7、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预计未来经济大幅反弹。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周三表示,央行会继续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0.5%。而该利率水平已经维持超过一年。波洛兹表示,"尽管加拿大经济在第二季度萎缩,但银行仍然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会大幅反弹。"加拿大央行特别指出温哥华房地产市场,认为这是未来几年经济会"适度"增长的迹象。
8、澳大利亚上季GDP同比增3.3%。澳大利亚统计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0.5%,低于市场预期的3.4%和0.6%。有分析表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动力似乎正在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转移,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势将提振贸易条件。但GDP强劲增长和通胀低迷之间的背离在于劳动力市场。
9、美国7月职位空缺数创历史新高,薪资增长有望提速。美国劳工部(DOL)周三公布的职位空缺与劳力离职调查(JOLTS)显示,美国7月职位空缺数达到587万,创历史新高,反映出美国企业在找到合适员工方面面临着挑战。专家称,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正在虚位以待,经济形势似乎已经足够支撑加息。
10、中国8月外储减少159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下降。9月7日,中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外汇储备为31851.7亿美元,相比7月份的32010.5亿美元减少159亿美元,降幅创下5月份以来的最大值。这也是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下跌,总额更是降至2011月12月以来的最低值。有分析指出,这表明在美元年内加息升值预期的压力下,中国资本外流压力依然不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