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学习强国疫情防控公开课】王文: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习强国疫情防控公开课】王文: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3-16 作者: 王文 

为了帮助青年学生从情感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进一步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决心,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强国邀请首都地区名师大家,重磅推出"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第八讲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讲,围绕目前疫情的全球蔓延,分析我们面临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和挑战。

授课专家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视频首发于3月16日学习强国APP。

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

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

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下)


编者按:为了帮助青年学生从情感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进一步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决心,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强国邀请首都地区名师大家,重磅推出九讲"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2020年3月16日上午 9点第八课上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以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主题,围绕目前疫情的全球蔓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和挑战。以下为讲座精彩内容。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


相信过去一个多月,大家都听过许多感人的抗疫故事。我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是我堂妹、堂妹夫的故事。他俩都是医生,一个多月前,他们主动请缨,夫妻俩双双逆行,勇敢奋战在抗“疫”一线。记得他们离开家时,嘱咐她妈妈、也就是我姑姑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他们说,宝宝要是睡不了,就告诉他,他的爸爸妈妈是奥特曼,正在打“病毒”这个怪兽,等消灭了怪兽,爸爸妈妈就能很快回家陪他了。


现在他们已连续工作了30多天。疫情正渐渐进入尾声,我希望这两个“奥特曼”早点回家。


中国人躲过了一场浩劫,年轻人须有人类关怀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是“奥特曼”,都为抗“疫”做出贡献。借用上海张文宏医生的话说,中国人在家里,把病毒“闷死”。这话是有道理的。所以,作为一位老师,我要为视频前的每一个“奥特曼”点赞


从地缘角度看,目前疫情蔓延发生了三点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湖北以外,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是新增“零”死亡病例,多个省市自治区多日都是确诊病例“零增长”。有几个省已经准备3月中旬准备复课复学。可见,中国抗“疫”正在迎来胜利的曙光。用钟南山院士的话说,4月份,新冠疫情能基本控制住。

这真是一次抗击病毒的奇迹。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很庆幸的躲过了一次大浩劫。


张文宏医生曾说过,如果当初不采取措施,光上海可能就有80万人感染。还有人曾评估,如果不及时遏制住,中国甚至有可能出现2.8亿人感染,1400万人死亡。不要以为这太夸张哦。


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十分严重。用传染学中的一个常用指标“R0”来衡量病毒的传染性强弱。不同的病毒,R0值越高,说明病毒传染能力越强,疫情越严重,控制难度越大。当病毒的R0>1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感染者会传染超过一个人,病毒呈扩散态势。1918年“西班牙流感”R0值在2-3之间,最终造成2500-4000万人死亡,当时全世界人口才17亿。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刚开始时,R0值在学术界的计算是在2.0-4.9之间,基本与当年“西班牙流感”传染性一致。可见,当前数据连降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人暂时躲过了一场百年一遇的浩劫。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媒体人员以及全国上下的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教育、组织、政法等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做出这种贡献的指挥、统筹、推进、执行、见效等整个一套流程与机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总结的。


第二个变化是,从2月26日起,世界各国的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开始超过中国新增确诊病例。不只是通常咱们常讲的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美国等“重灾区”,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都出现新增病例。很明显,抗疫正在从中国国内范畴“人民战争”正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


病毒就像是外星人入侵地球或某种黑暗势力入侵人类那样,对全人类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目前,韩国已宣布进入传染病“战争”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表示,2月28日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许多预测,世卫组织不久将宣布新冠疫情为“全球流行病”。


传染病的危害,过去许多时候被忽视。事实上,传染病一点都不亚于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甚至超过核武器。比尔•盖茨有一个演讲视频在网上流传,他说,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甚至更多,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传染病毒。


可惜,人们在回顾历史时,往往会聚焦在战争或政治,却常常忽视传染病对人类的伤亡。远得像600多年前“黑死病”夺去欧洲1/3人口的性命。我们人大重阳的同事曾整理过《20世纪,你不知情的十种重大传染疾病》,其中举到1917-1921年,当时俄国,斑疹伤寒,250万人死亡。


1974年,印度天花,死亡3万人。

1980年代,甲型流感,世界死亡人数据说达4000万。

2013年,全球疟疾62万人死亡。

2018年非洲十一国大规模发生霍乱,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


当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不能幸免,2019年9月,爆发了大规模流感,据报道,2200万人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2万人。而现在的新冠疫情,在美国正在呈扩大趋势。


我现在很担心的是,面对疫情的全球扩散,各国的国际传染病“战争”反击能力、动员能力没有中国那么强,情况会越来越糟糕。拿目前欧洲第一重灾区意大利来说,还有不少议员、民众都认为这场疫情不严重,不允许让公共卫生代表的集体利益处于压倒性的主导地位。


如果这是一场大战的话,从2月底开始,世界分为两个战场,一个在中国,攻城掠地,正在紧紧地锁住病毒这个“敌人”;而另一个战场在中国之外。一切为防控开路,许多国家当前还是做不到,只能且战且退,且退且守。这里关键是国家战略与全民理念的差异。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集体利益观念明显要强很多。


第三个变化是,从2月26日起,中国不断出现海外输入病例。全世界继续“沦陷”,中国不可能安宁。过去一个多月,中国把99%以上疫情都控制在国内,但现在,海外疫情“倒灌”中国的风险在加剧。


面对疫情在多国扩散,不少国家采取了限制疫情国人员入境的“一封了之”措施。但中国出入境人口多、对外交往多,应对措施肯定无法简单化,更不可能像美国某些政客或精英那样。我近日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写了一篇评论《如果美国大规模爆发疫情》,文中说:


中国政府决不会限制美国人入境,不会立刻撤回驻美外交官,不会扩大美国的疫情等级。中国舆论中决不会有官员或某位社会精英公开讲,“美国疫情爆发会有利于中国制造持续强盛”,“美国是疾病孵化器”,“新冠病毒是华盛顿某个实验室的生化武器”,“美国是真正的美洲病夫”,“希望美国共和党人统统染上新冠病毒”, “脆弱的美国”,更不会有中国人在街上遇到美国人时会打骂、羞辱。很遗憾,在上月中国疫情大规模爆发时,以上那些话与事在美国都发生了。


在疫情所体现的同理心上,美国某些精英的表现太差了。当美国政府在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时,中国政府已将认识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了。在这个点上,我们比美国更文明先进性。


我的同事曾整理过一篇《2020年初,世界发生了多少灾难》。2020年以来,世界灾难不断。


澳大利亚全国大火,烧了好几个月,期间还有洪灾、冰雹、沙尘暴;


1月,秘鲁爆发“登革热”、波兰发生禽流感、菲律宾火山喷发、加拿大罕见暴风雪、西班牙发生特大风暴、巴西惊现神秘病毒、加勒比海7.7级地震;


接着,2月,东非蝗灾,沙特、越南发生禽流感、刚果(金)埃博拉病毒再次出现,等等。


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去年春节时那部大卖的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现在,疫情当前,正好大家不像过去那么多饭局、应酬或出门旅游。大家多数时间在家里,各位年轻朋友们、同学们,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或许可以多想一想这个地球,想一想人类的未来。


坦白地说,我们的年轻人过去的视野整体上还是偏窄的,现在,疫情或许让我们可以有全球视角下的人文关怀、人类关怀、世界关怀了。从这个角度看,习总书记几年前提出、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度琢磨的。


各国处在“负”时代,中国人须保持正能量


正如我前面所讲的,2020年2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暂时的控制,但在全球各国开始肆虐。全球拉下警报。2月最后一周,美股暴跌,市场恐慌指数飙升。韩国、伊朗、意大利几乎陷入疫情失控。有人曾比较,按每万人受感染率来说,这三个国家3月初的受感染率已与中国差不多,甚至超过中国了。3月初开始,欧洲封城,美国也紧张起来,全球地缘政治大危机的可能性陡增。


不少国际舆论都说,这场新冠疫情是2020年从未料到的“黑天鹅”。其实,全球公共卫生的危机早已有之,疫情更像是走向各国的“灰犀牛”。只有中国很早就盯着它,重视它,尽全力在回避它。但很多国家并没有这么做。


2020年,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到底会发生什么?


在我看来,疫情当前的国际蔓延,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最严重的情况:全球大危机。如果疫情因各国防疫失控而造成全球蔓延,且长期得不到控制,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全球化倒退、产业链崩溃的全球大危机。目前,韩国、伊朗、意大利、日本等国都有数百到数千人不等的确诊病例,也有传言美国在隐瞒病情,实际情况更糟糕。若国际形势进一步失控,不排除越来越多国家关闭本国边境,限制彼此往来航班与人流,使彼此互联互通的国际社会原子化,国与国之间相互切割,最终通过上百年发展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退回到20世纪初期。看似这种评估危言耸听,但中国须未雨绸缪,要有最坏的心理准备。


较糟糕的情况:区域性危机。如果疫情的全球蔓延的程度有限,仅冲击亚洲、欧洲与美洲的部分区域,那么,只是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全球经济2020年平均增长率仅是退回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2020年全球最大体育事件东京奥运会可能会沦为历年来最惨淡、冷清的体育赛事,东亚一体化进程受挫,中美局部脱钩形成,各国民粹主义上升,“黄祸论”盛行。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发生概率凸显。


稍乐观的情况:中短期风险。如果疫苗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国的积极行动,国际协作出现,疫情在中国、东亚地区和全球的层面上都能够得到有力管控,在四月份能基本平息。目前中国的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如果持续下去,其他国家疫情防控进展顺利,那么,可能疫情对全球化、全球治理架构、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产生的仅仅是短期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一二季度)的表现产生较大负面冲击。2020年下半年,经济在各国产生“报复性”反弹,那么,总体上看,这只是一场中短期的国际风险。对中国而言,2020年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仍能按期完成。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种评估是稍显乐观的。


不过,中国人一向是乐观的。十多年前,曾有调查数据显示,94%的中国人相信“明天会更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日本(45%)、新加坡(66%)。疫情让中国人2020年春节过得很虐心!没有聚会,出行受阻,“新年”的味道似乎都没了。这令一向乐观的中国人变得更谨慎。我估计,若现在再调查,这个数据应该不会那么高,但肯定还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的确,这些年,太多不可测的事件发生,通过网络放大了传播效应,冲击了人们对“正向”(positive)未来的预估,削弱了人们对进步主义发展逻辑的社会信仰。尤其是近些年,许多过去很少出现的“负向”(negative)现象正在全球各地普遍发生。


最令人关注的“负向”现象是“负利率”。“负利率”政策在各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史上是罕见的。然而,近年来,约20个国家推行“负利率”货币政策。对那些政府而言,实现“负利率”政策,意在促进社会消费与企业借贷,进而希望提升本国经济。但对那些国家的民众而言,“负利率”意味着存款将贬值、投资可能亏损的高度不确定生活。短期内,“负利率”或许将有助于经济增长,而长期看,“负利率”将推动过度消费、激进投资,银行风险加剧,产生新型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二是“负增长”现象。“负利率”与“负增长”密切相关。近几年,意大利、土耳其、阿根廷、俄罗斯等主要大国都曾出现过多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各国为防止经济“负增长”频繁出现,推出了各种激进的经济金融政策,包括负利率。但恐怕仍难以抑制另一类“负增长”现象,即“人口”。大多数欧洲国家、日本的劳动力不足,人口总量下降,经济政策乏力,发展预期令人悲观。


三是“负作用”。与二战结束时,美国作为世界领袖,带领各国走出衰退不同,现在的美国并没有起到“正向”影响,反而发挥着世界发展的“负作用”。各种“退出”,令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面临崩溃的可能性;各种“党争”,令民主制度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各种“贸易战”,令世界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霸权大国的“负作用”,是国际政治理论需要重新解释的现实。


四是“负能量”。这是来自当代青年一代的新变化。传统时代,年轻人代表着朝气、创新与向上的力量,推动着20世纪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科技信息化的空前繁荣。而现在,全球许多青年人变得颓废、迷惘甚至抱怨。2019年,在香港、智利、法国等人们印象中的发达区域,青年人都陷入深深的“抱怨政治”。他们涌向街头,采取暴力手段,导致了许多地方的社会失序、混乱。


相比世界许多地方的“负”,中国的“疫情”只能算是短暂的冲击。这个春节,数百万官员、医务与市政、建筑,媒体人员都放弃假期,加班加点。十天建成医院、数百亿元的捐赠、14亿人全面配合政府隔离与居家政策,没有骚乱,没有失序,这令人看到“正向”力量在中国的强大。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仍是世界上“正”字最多、“负”字最少的国家。


不过,中国人恐怕需要有心理转型与升级。在“负”时代下,国家崛起就像一场永远没有终点的耐力跑。类似肺炎疫情的不确定冲击,在未来中国发展的进程中恐怕还会经常出现。但只要应对得当,就没什么值得恐惧的。


现在,国际竞争的残酷、地球环境的恶化、全球经济增长的乏力、未来一代的压力,都令中国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变得更难。中国现在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就更难了。


所谓“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在各国的“负”时代流行的背景下,坦然面对“负”,勇敢坚持“正”,每个人的心理就会变得更成熟。咱们中国年轻人不妨继续发挥正能量。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大国崛起历史。一个国家,年轻人的正能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500多年前,葡萄牙还是偏安南部欧洲一隅的小国。有一位年轻人,16岁时就被编入国家航海事务所;25岁时主动跟随远征队到过东部非洲、印度和马六甲等地探险。当时,人们还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但他坚信。于是,经过10多年的准备,他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我想,大家都猜出他是谁了。对,麦哲伦。因为麦哲伦与他同时代人的共同努力,葡萄牙这个小国成为人类近现代史以来第一批成功崛起的全球强国。


还有一个故事,18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年轻人,从早就抱有大志,想成为伟大的航海家,遇到许多困难,从未气馁,三次下太平洋,最早发现了南极圈、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北冰洋,地球几乎1/4疆域都是由他率先开拓的。他叫詹姆斯•库克。库克船长为英国崛起、并成为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贡献卓越,成为英国丰碑式的历史人物。我每次想到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就会无比的激动,与各位分享。他说:“I intend not only to go farther than any man has been before me, but as far as I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a man to go.”(我打算不止于比前人走得更远,而是要尽人所能走到最远。)


在美国,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优秀的年轻人。1980年代的比尔盖茨、2000年代的扎卡伯格,等等。


当然,当年西方列强的殖民史,不值得我们去讴歌。但是,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敢于开拓、拼搏的精神,却非常值得我们去继承。


当下的疫情,折射了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正面临低谷。咱们中国年轻人放眼世界,借乘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格局,定能开创一片新的事业。


打好五场战役,中国转“危”为“机”


正如上面所讲的,疫情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大危机,至少会带来中短期的风险,但只要中国继续应对得当,顺势深化与落实各项改革,大“危”中亦有大“机”。


对中国而言,疫情的蔓延凸显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2018年以来“中美大博弈”为主脉的国际形势得以淡化,“中美摊牌”的可能性在下降。中国举国体制“抗疫”、且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极有可能被世界所推崇。


在疫情爆发前的2018~2019年度,中美贸易战始终是国际社会、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该现状也对中国外交、外贸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的单边主义、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负面冲击,而且带动其他一些国家推动逆全球化进程,破坏全球治理的现有架构,削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


然而,在病毒的共同威胁面前,即便美国等国依然采取限制特定国家人群入境、关闭边境等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措施,但全球肆虐的病毒在“倒逼”这些国家反思现行政策,并逐步转而采取加强国际合作、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做法,从而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逆全球化趋势。


在疫情爆发初期,国际社会上容易形成斥责中国、幸灾乐祸、质疑中国政治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声音。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后,很多国家的管控能力、治理体系暴露出种种弊端,尚远不及中国,客观上中国体制显著优势在不同国家治理模式比较中的效能得以突显,此前种种唱衰中国、恶意抹黑的声音将失去市场。


对中国而言,在统筹推进疫情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需要冷静地战略分析,沉着地统筹应对,抓住“危”之“机”,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引领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全球舆论新风向,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疫情发展至2月底,国际形势明显在恶化,中国须在全球层面考虑下一步的部署。不只是一国应对,而是须加大国际合作的分量。冷静地战略分析,沉着地统筹应对,中国能够将这次全球大危机,转化为助力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


在笔者看来,至少应该有如下作为:


第一,防疫、经济与国际“三维并进”,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


数周来,通过首脑电话通气、国际外交协调,中国正在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同情与信任。此后,中国可继续加强与世卫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的深度合作,在道义、话语、外交、技术上为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把此次共同对抗疫情的战斗作为中国进一步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新起点,为将来升级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奠定舆论和组织上的基础。


第二,对外大打国际公共卫生牌,引领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新进程。


过去的两年,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舆论设置的议程主题。在疫情的国际冲击下,中国可主动出击,通过适时地分享防疫经验、病例数据、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医疗科技合作、疫苗研发合作,主动引领、形塑防疫进程和“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转型方向,降低对抗性、排他性色彩,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价值观。


第三,对外通过讲好中国防疫故事,塑造捍卫民众利益的国际舆论新风向。


疫情初期,针对中国的“中国脆弱论”、“治理危机论”“经济骤降论”、“产业衰退论”、“企业逃华论”“新型黄祸论”、“亚洲病夫论”盛行,中国须不断有效应对疫情,用事实回击西方媒体责难。当下,国际心态在转向,渴望中国分享经验。为此,中国可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通过新媒体,用短小精悍的新闻、视频、语录,进一步突出对生命优先、人权至上、鲜活个体的关切,主动对外讲好中国防疫故事,塑造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舆论关注的新话题,扭转此前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诸多负面风向。


第四,力保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地位,重启中国经济领衔的全球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成就,相当程度上源于中国积极参与并重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进程。鉴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崩塌的可能性存在,中国需要在国际层面加强与WTO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协调;在国内层面,落实推进当前中央全面指挥、各部委狠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平衡企业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安全,打响经济复苏与价值链保卫战。此前,多数机构对中国2020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反弹。若能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领衔地位,那么,中国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将大大释放,市场信心与消费需求将大大提升,中国将继续成为国际发展的发动机,民族复兴的进程也会加快。


2020年春节,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过得最困难、最难忘的新年季。全国上下都以战时状态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中国决策层用“战争”来鼓舞人民士气、调动全国资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几天前,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发了一段视频给我,并希望我代他向中国社会表示支持,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动:“新冠病毒肆虐下,中国是全球保卫人类的第一道防线。”正是这种决策部署,使本可能会造成更多死亡病例、更大范围传染的新冠病毒疫情,控制在目前相对可预见的进程中。


不过,中国困难期恐怕还会持续,更多的战斗还在后头。中国人必须有信心打赢五场战役,才能真正度过2020年困难期。


一是病毒阻击战。目前中国应对疫情调动医疗规模和速度已大大超过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医疗救援。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警告,全世界须“清醒地将这个病毒对手视为头号公敌”。而不少传染病学家则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无法彻底根除。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将防疫工作常态化,既要保证各地逐渐有序复工,还要将病毒阻止在绝对可控制的区域或范畴内。中国通过关闭一座1100万人的超大城市武汉,为阻击病毒向世界蔓延做出了巨大牺牲。目前,确诊人数与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在湖北之外的蔓延速度已在下降。接下来,中国肯定会继续缩小病毒传播的范围,诊断病理,找到对治疗有帮助的特效药物,最终打赢这场战役。


二是经济复苏战。当前中国的消费、生产与贸易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多位经济学家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重创,GDP增长率下降到3.5%-5.0%,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疫情也在冲击中国进出口,影响全球价值链的运行,甚至有可能会加重全球经济的低迷走势。目前,中国各个部委与地方政府已出台数百项政策,试图平衡企业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安全。一场经济复苏战已在中国打响。多数机构对中国2020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持有乐观态度,认为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反弹。但当务之急是,如何平衡经济生产与疫情防控,尽可能地恢复市场信心与消费需求。


三是民生保卫战。疫情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了重大伤害。有人预估,可能新冠病毒最终将造成约4000人的死亡。这是令人悲痛的事情。短期的经济衰退会使城市中低收入者、农民的利益受损,造成一定规模的失业人群,对中产阶层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农业减产的风险也应重视。2020年中国绝对消除贫困的目标将变得更加艰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任务也将变得更为艰巨。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通过医疗、财政、金融、税收等诸多手段,尽可能挽回受损民众的损失,犹如一场战争“反攻”时刻那样刻不容缓。


四是国际舆论战。中国疫情期,诸多国家与民众对中国捐赠、帮助与加油助威。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与学者以所谓“言论自由”之名对中国抗疫横加指责、抹黑甚至歧视,用“疾病孵化器”、“亚洲病夫”、“黄祸”等恶毒语句形容中国。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语句像是另一种病毒,甚至像炮弹,在另一条战线进攻中国,试图推动世界仇视中国。这些攻击折射了写作者的偏见、傲慢与残忍,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的狂妄与敌意。但更多的外国人是理解、同情与支持中国的,友华言论与仇华言论之间是一场激烈的舆论战。中国需要采取方式加大理解与支持中国声音的“火力”,压制住那些舆论战线上的“敌人”。


五是中美博弈战。疫情让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受到了影响,甚至导致中美“脱钩”加速。特朗普总统比那些攻击中国的西方媒体与学者可能对中国疫情显得更能理解,多次表示要支持中国抗疫。但中美战略互信有限,美国主要官员在许多场合恶意质疑中国数据,鼓噪制造业远离中国,夸大中国疫情形势,引发国际社会不必要的恐慌。随着美国新一轮大选的来临,“中国”话题必须会被热炒。“后第一阶段协议时代”的中美经贸博弈,不排除比第一阶段更激烈的可能性。对中国而言,这无疑又是一场新战役。


近期,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题为《大国持久战:初步评估》研究报告,美国应就中国崛起展开“持久战”式的长期规划。事实上,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战略判断也是“持久战”的过程。不同的是,中国战略理念中的“持久战”不是对针对美国,也不是主动针对外界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如何克服本国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障碍。


用“战役”、“战争”来比喻2020年中国克服困难的状态,并不是说中国人好战,而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困难的认识与克服困难的决心。中国是唯一一个过去40年从未对外使用武力、发动或参与战争的大国。这不只是源于中国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也源于当代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文化特性,更源于中国人希望通过非军事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意志。从这个更宏大视角看,这场疫情“持久战”是整个中国崛起“持久战”的一部分。


不过,中国决策层已有对困难的充分估计。近两三年,习近平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事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和几十代人去完成。几代人是100年,十几代人就是几百年,几十代人就是上千年啊!我相信,只要我们兢兢业业,持续努力,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肯定是一项最终能实现的事情。


谢谢大家。



附:“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时间


  第1讲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

  上线日期:3月5日


  第2讲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上线日期:3月6日


  第3讲  从国际角度看中国防疫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上线日期:3月9日


  第4讲  事事关心, 人人尽力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上线日期:3月10日


  第5讲  弘扬革命精神 增强必胜信心

  王炳林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上线日期:3月11日


  第6讲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上线日期:3月12日


  第7讲  历史视角下的中国抗疫之路

  李玲  北京大学教授

  上线日期:3月13日


  第8讲  从疫情蔓延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教授

  上线日期:3月16日


  第9讲  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制度优势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上线日期: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