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就一直认为公投一定会脱离欧盟。之所以有这样的基本判断,有一个大的环境,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并没有从中恢复过来,也没有实现人们的预期,经济动能仍然很弱。相反,在危机后这段时间,各种危机不断发生,比如中东国家的混乱,欧洲发生的难民潮,南美洲出现的经济危机等,从全球的角度看,全球分化有加剧的趋势。再加上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普通人要求改变的心理会更加强烈。
金融与你我密切相关,但我们真的了解金融吗?大额存款会不会离奇失踪?支付宝是不是市场垄断者?银行是弱势还是弱智?货币发行不少怎么仍然“钱荒”?国债为什么比火车票还难买?谁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
不管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如何,毫无疑问,这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8年缓慢增长背景下,西方执政集团政治分歧加深的重要标志。由于英国近来通过支持中国筹建亚投行(AIIB)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英国退欧公投结果也会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
6月22日,《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专著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该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马勇在其20多万字的研究分析中得出结论,积极推动“金融大部制”改革,建立起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全面负责统筹协调整个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序运行,是中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从区域选择上来看,大多数失败案例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亚国家,企业可以从这些东南亚、中亚国家更多向中东欧国家转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就在释放出在中东欧投资项目的“好信号”。再比如,从产业选择上,最先走出去的多为能源、金属行业,需要转变思路,向服务、金融领域这些方面转变。
5月经济数据呈现出投资、融资增速共同回落的特征。当前政府财政扩张强度仍处历史高位,但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恶化导致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下降,这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融整体增速均小幅回落。前瞻的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且居民购房高峰已过,叠加去年6月起地方债大量发行抬高基数,后续计入政府债务后的广义信贷的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从2015年6月开始的广义信贷扩张期告一段落。
“英国经济,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英镑经济,是和其常年积累下来的金融网络有关。”虽然英国目前属于欧盟,但它并不是欧元区成员。加之“脱欧”并不是说与欧盟决裂,因此英国留不留在欧盟中,并不会过于影响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宏观影响也没有外界所认为的那么大,“近期英镑确实受公投影响暴涨暴跌,但接下来棋子落定后,这种影响便会逐渐消除。”
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去杠杆和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的授信一定要果断退出,这样才有助于其将更多的宝贵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领域。这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
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发表演讲,谈论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新常态以来或者是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如何看待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第三,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治理成果表明,G20是各国在面对共同问题时分享智慧、达成方案的有效机制。他非常期待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顶层设计,同时传递中国信心,提供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之所以受欢迎,关键还是在于符合了各国的需要。”
我们现在恐怕还是要有一场G20的启蒙,需要有一场全球治理观念的启蒙,需要有一场国际治理规则改革的启蒙,让中国人、中国社会真正知道G20不只是简单的一场会议,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与并且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几乎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2016年6月18日凌晨,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在武汉遭遇车祸,不幸离世。武汉大学已成立了应急处置小组,全力配合救治受伤人员,派出专人看望遇难者家属,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事故原因调查。武汉大学表示,学校对发生这样的意外深表痛心,对罹难逝者表示沉痛哀悼。
“印度崛起”是眼下学界热门话题,尤其是印度官方接连公布的GDP增速超过中国后,欧美与印度不少媒体更是欢呼雀跃——“印度超中国,成全球增长火车头”“印度是全球经济低迷中的曙光”等说法层出不穷。当然,也有一些质疑印度经济增速“注水”的声音。“印度崛起”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吴建民担任外交学院院长期间,与上海社科院合办了5届‘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从2005年到2010年,每年都是在东亚峰会前半年左右举办,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不少被峰会采纳。他对智库的作用有清醒认识:智库必须为决策层提供最科学有效的行动方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的柯银斌教授此次为大家带来关于华文媒体和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主题讲座,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及原所在察哈尔学会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并指出,一带一路的本质特征,正是摆脱以往发达国家的"单独现代化",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即"共同现代化"。
“印度崛起”是眼下学界热门话题,尤其是印度官方接连公布的GDP增速超过中国后,欧美与印度不少媒体更是欢呼雀跃——“印度超中国,成全球增长火车头”“印度是全球经济低迷中的曙光”等说法层出不穷。当然,也有一些质疑印度经济增速“注水”的声音。“印度崛起”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认为,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是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的必然结果,未来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才能重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趋势性下行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恶化。长期来看,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才能重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古代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中西经贸、文化交流的美丽叙事。全球化时代,亚欧大陆需要“一带一路”这样的纽带。“一带一路”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即以一条经贸合作的血脉,书写着中国和欧洲、中国和中亚、中国和西亚新时代的共赢传奇。
“中国不止在抛售美债,还有美股!”美国彭博新闻社16日报道称,从去年7月底到今年3月,中国持有的美国股票市值缩水了38%,抛售的力度远比其他国际投资者要大,“同期,美国股市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再加上自2014年以来,中国累计减持美国国债已达2500亿美元,报道称“这让投资者感到担忧”。
从中国经济的情况看,原先大家以为中国经济去年开始有所下滑。从最近的数据看,其实全球的日子都不好过,外围市场普遍不乐观。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是个亮点。A股经过去年和今年两轮深度调整后,最近比较平稳。股市正在逐渐恢复上涨态势,大家信心越来越足。现在的股市不再呈现暴涨暴跌的常态,股民的信心也在慢慢修复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