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复苏步伐一直缓慢,其“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动能已近尾声;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显现。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却保持了较高增速,并使得实体经济“底子”不断“加深加厚”。
在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辛本健博士撰写了《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一书,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增强和深化中国作用与贡献的对策建议。有学者评价称,“一本书看懂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何种‘药方’”。
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政要,为何中国的邀请单上,只有这35个贵宾?看到有评论说,邀请这些人,体现了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云云,好像这是杭州峰会独有的,中国可以随意邀请,有些点评是对的,但更多其实是在臆测。因为邀请这35个人,是很有外交讲究的,当然也不乏外交的微妙。
杭州峰会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经济贡献到提供“中国方案”转折的节点。去年,全球贸易出现两位数负增长,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却从12.2%上升到13.8%,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着全球贸易局面。可以说,比对全球经济规模的贡献度,中国堪称“劳模”。
中国是今年G20轮值主席国。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如何看中国对G20的贡献?人民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约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知名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笔谈。
作为生产的环节和作为消费的环节,都有可能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受到损失。它还有一个自我强化的(特点),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提出了贸易制裁,那另外一个国家会提出报复,所以这样会引起越来越范围更广的、程度更深的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二十国集团和“一带一路”国家既有重合也有区别,今年的杭州峰会,一带一路战略能否为实现经济增长助力?当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想法停滞,保护注意趋势开始抬头,我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于如何在邻国间搭建起桥梁有很棒的经验。
2016年8月29日,由沙特阿拉伯贸易与投资大臣马吉德•本•阿卜杜拉•艾勒卡斯比率领的部长访问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并就沙特“2030愿景”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进行了座谈交流。首先,沙特部长访问团向人大重阳阐述了沙特“2030愿景”的目标、措施以及对中国的期待。
周期性政策根本的缺陷就在于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所以尤其西方大国采取的所谓量化宽松的政策就产生了西方大国,并且带动一些新兴国家进行了货币竞争性贬值。这个情况下,G20说我们怎么办?大家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而中国是取得结构性改革最大成就的国家,这一届G20恰恰是提醒全世界把结构性改革第一次纳入到全世界所要讨论的议程。
政策层面,本周中美两大央行动向值得关注。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和债市杠杆风险,中国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减少隔夜回购融出、拉长融资期限,并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但随着市场资金利率的上升,央行加大了流动性投放力度,公开市场净投放高达3100亿元,在货币政策上可以说是严宽相济,精细调控的意图非常明显。随着外部风险的逐步消退,美联储官员再次引导市场的加息预期,年内加息的概率大幅上升。
首先,今年以来银行间隔夜融资占比偏高,可能造成期限错配风险。今年以来,隔夜回购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交易中的总占比为87%,且大部分时间处于85-90%的区间内,而这一比例在2013-2015年仅为79%、79%、82%。对金融机构来说,银行间隔夜回购资金成本最低,但需要持续滚动融资,在资金面波动较大时不仅融资成本不可控,且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经济增长起源于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对更多消费选择的追求甚至为实现世代相传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为此,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率,以达到增加个人收入的目的。显然,经济增长过程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新产品发明出来,就会将旧产品排挤出市场。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资源节约技术的应用。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驱车行驶,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一片青翠的山丘环绕着村庄,村旁有一条小河边流过。略显狭窄的主干道看起来格外干净,道路两边是一栋栋相隔适宜的二层小楼,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精心打理过的菜园。我们接下来要调研的企业离这个村庄不远,就在同一个山沟沟里。
多边经济组织是全球治理的根本基础,在全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取得成效,多边经济组织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所有各方的承认。反过来,这也要求它们的治理结构体现出各经济体相对权重的变化,特别是要反映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此外,在确保这些经济组织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决策的有效和及时性,尽量避免造成国际政治谈判僵局。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开发性金融,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开发性金融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当前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一流的。为什么中国能够把基础设施建得这么好,确实是值得总结和传播的。
G20被定位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理论上表明G20应该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具有“顶层设计机制”的地位,包括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各类全球性经济治理改革都要由G20来推动。事实上G20六年来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然而如今却面临在IMF改革遇阻事态中几乎束手无策,针对“额外增长2个百分点”目标缺乏制约手段的困境。全球治理目标如何完成?这是全球治理能力危机的体现。
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约翰?科顿(John Kirton)首先回顾了G20走过的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2016年杭州峰会可能将标志着G20迈入第四个阶段——创新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一个标志就是G20与联合国议程更加紧密相关。人大重阳研究员陈晓晨在发言中提出了“4个I”、“4个H”和“4个F”——即当前世界经济与G20面临的4个不平衡、G20杭州峰会为解决这些不平衡而凸显的4个亮点、展望未来的4个方向。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著的三本G20专著图书即将上市发行,分别为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G20——同舟共济,合作共赢》、《G20问与答》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这是人大重阳作为官方指定的2016年G20智库峰会共同牵头智库所贡献的智力成果,更是中国智库主导全球G20研究的有力佐证。
重阳投资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二级市场,始终秉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7年来,我们随着私募行业的大潮一起成长。每一份荣誉,都是一份嘱托,感谢中国基金报对我们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在未来更遥远的征程中,重阳投资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发现价值、追随价值、投资于价值,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为长久而丰厚的收益。
8月25日,北欧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团到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就杭州G20和未来G20的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首先,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分享了对杭州G20峰会的展望与见解,指出了三点会上可能重点讨论的议题。第一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第二是投资与贸易,促进多边贸易与跨国投资;第三是发展问题,特别是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