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天(4月10日)宣布一系列重磅改革开放措施,受访分析员指出,往年改革任务雷声大雨点小,部分原因是因为执行部门责任重叠且不明确,导致政策无法及时落地。随着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推进,预料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有信心,政府能如期在年内交出成绩单。不过学者提醒,金融开放也可能带来资本外流的风险,政府须加强市场监管,确保金融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著作《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入选2018年上半年"强素质 作表率"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政治类推荐图书。同时在2018书香羊城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中,《看好中国》位列社科类榜单之首。
习近平10日在博鰲亚洲论坛开幕演讲中宣布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者对大公报指出,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可谓正当其时。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在金融危机经济復甦的关键节点上,中国要带头改革开放,这是第二大经济体的负责任行为。尤其在美国挑起多方贸易战,让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中国更加全面的改革开放,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人格权”一词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在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们不仅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富足,也要使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金融是国家战略性优先事项。自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占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近40%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估报告》显示,在绿色金融领域,我国制定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压力测试、环境信息披露、绿色保险和绿色PPP创新在内的6大领域宏伟蓝图,我国的绿色金融正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
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实体经济与金融力量”思客会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和高度市场化的,甚至有国际的传递。他同时表示,监管的核心还是要推动结构性变革,推动金融创新。通过监管消除风险、控制风险,同时提高金融的供给效率,这才是监管的核心。
4月11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银行主办的“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2018开年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合规引领 聚力创新”为主题,数百位银行高管莅临出席,围绕监管合规、直销银行、金融科技、内部外部竞合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把脉”银行业创新发展之策。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副主任董希淼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以网络金融行业的观察者的身份就直销银行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是对破解全球性问题最透彻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在接受新华网书面采访时,高度评价了这一理念。罗思义认为,自从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产生了深刻影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对华心态上相当大程度延续了苏联传统,自诩为中国“老大哥”,但近些年,类似想法正在悄然变化。过去一年多,笔者受邀4次调研俄罗斯,三次在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大会“瓦尔代俱尔部”、“莫斯科经济论坛”上主旨发言,与数十位俄罗斯学者、企业家与官员交流,真切感受到俄罗斯对中国的社会心理变迁的微妙之处。参照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学习中国,在俄罗斯已不再是一个羞于说出口的观点。
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确保放宽银行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等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措施,向国际社会再次发出了强烈的开放信号,有助于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相信随着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外资金融机构将在中国得到更好发展。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实践的结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书面采访时表示。罗思义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
我们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开始以后,也不断地发现,在整个经济金融领域积累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大家在应对危机时候可能考虑得比较单一,怎么样把下降的投资给托起来,减少的出口能拱起来,把经济增速下滑抬起来。我们可能面临由于原来比较单一的思路,考虑不周,基于稳定经济、稳定投资的思路之下,中国通过大量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后果,我们也开始不断地戳到了或碰到了。
“第三批自贸区建设还在初级阶段,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促发展的同时更要严控风险;其次,要立足本地区的特点充分考察地区发展,第一二批自贸区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市,在这一地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其他地区的有效性尚待检验,第三批自贸区在吸收经验的同时要立足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借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
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认为,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仍处于双方互相威慑的层面,关税惩罚措施尚未开始实施。因此,贸易战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预期层面。当贸易战担忧上升时,全球风险资产都会受到影响,不仅A股和港股下跌,美股和全球其他市场也会大幅下挫。但除了贸易战的影响外,也与过去两年全球股市涨幅较大,股票本身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有关。
又逢银行年报季,各家上市银行纷纷交出2017年成绩单。这当中,工、农、中、建等大行表现尤为抢眼。透过2017年各家年报,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去年整体取得不错的业绩。在宏观经济回暖、强监管、银行业务转型等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均有提升,并正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进发。
在高科技方面,中美可以在“科学前沿”层面寻求共同合作的机会,这将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比如在医药学或者高能物理学领域达成战略性合作,就像现在重力波领域的合作一样,不仅可以缓和中美关系,还会使那些想要阻碍中国科技进步的人大失所望。如果在一项中美合作项目中发现了癌症的治愈方式,谁还会嫉妒中国非凡的科研技术呢?
人大重阳综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党建网等综合报道: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著作《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入选2018年上半年“强素质•作表率”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政治类推荐图书。本次推荐活动共有11部作品上榜,囊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五个类别。
在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再次呼吁,资本市场要加快发行制度改革,助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顺利上市。改革与监管,依然是博鳌亚洲论坛上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在吴晓求看来,伴随证券化资产占比的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资产结构、业态和风险在发生变化,金融监管要在这个基础上在过去单一监管机构风险的模式上,考虑加大对市场风险的监管。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后的“一行两会”架构正符合这种变化。
4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博鳌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吴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抱乐观态度,此前他曾向媒体表示,2020年之前就可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我想未来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体系里面重要一员的时代,以及中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加拿大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因特朗普政府的强势被迫做出这样的表态,又或是为了获得利益,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这样认为。她说:"加拿大的立场确有讨好美国之嫌,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特朗普政府非常强势。特朗普政府此前在签署加征钢铝关税的`232条款`时就已经表示可以对一些国家豁免。而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又要求这些国家与美国结盟,才可换取相关的关税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