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最大的13家阳光私募机构是怎样炼成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最大的13家阳光私募机构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4-04-02 作者:  

据格上理财统计,公开产品管理规模超过30亿的私募机构有13家,其管理规模总和占私募行业约24%。那么,在过去5-6年的漫漫熊市当中,这些私募行业“巨无霸”是如何炼成的?大型私募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稳健、优异的投资业绩,较少或不曾经历暴涨暴跌,使投资者在承担中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较高回报。最为典型的是重阳、泽熙、淡水泉、展博、民森5家私募机构,公司代表产品自成立以来,在同期阳光私募基金中排名前列。

      据格上理财统计,公开产品管理规模超过30亿的私募机构有13家,其管理规模总和占私募行业约24%。那么,在过去5-6年的漫漫熊市当中,这些私募行业“巨无霸”是如何炼成的?


      目前阳光私募行业管理规模约3000亿元,私募机构近千家,据格上理财统计,公开产品管理规模超过30亿的机构有13家,其管理规模总和占私募行业约24%。那么,在过去5-6年的漫漫熊市当中,这些私募行业“巨无霸”是如何炼成的?


       大型私募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稳健、优异的投资业绩,较少或不曾经历暴涨暴跌,使投资者在承担中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较高回报。最为典型的是重阳、泽熙、淡水泉、展博、民森5家私募机构,公司代表产品自成立以来,在同期阳光私募基金中排名前列。其中重阳1期成立于2008年9月,成立以来累计获取收益率212.14%,在同期成立的119只阳光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一(1/119),泽熙1期以372.91%的收益率在同期成立的328只阳光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一(1/328),淡水泉、展博投资旗下代表产品均在同期成立的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一。可以说这些基金是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精华。而其他机构代表产品的业绩表现虽然不及上述几家靓丽,但也可圈可点,在过去几年A股市场的漫漫熊途中都取得了绝对回报,且收益率在同期阳光私募基金中排名前1/4。不过,像青骓、证大投资这样的机构,其代表产品的业绩表现看似并不好,但仍旧管理着巨量资金。这就有必要说一下大型私募机构之所以大的个性化差异了。


13家大型私募机构列表

 
      “明星”效应,规模增长具先天优势


      “人是最美丽的风景”,核心人物在私募机构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管理巨量资金的私募机构中,多数基金经理曾经或是公募界“明星”,或是在进入阳光私募行业之前早已在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这种“明星效应”在新发产品时有着先天优势,各种银行、券商、信托等渠道纷至沓来与其合作。在实力雄厚的渠道方的协助下,这些私募机构新发产品的首募规模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淡水泉的赵军、星石的江晖以及鸿道的孙建冬,都曾是公募界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过上百亿资金,投资业绩出色。而其当年的“公奔私”也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发行产品之初,便得到了信托、银行的青睐。凭借着孙建冬的名气,加之鸿道1期刚成立半年就取得近20%的收益,鸿道3期在2010年11月份的首次募集就达到18亿元,打破了之前由重阳3期保持的12亿元的记录。不过,不管是鸿道3期还是重阳3期,巨量首募规模的背后都离不开与招商银行的合作。


      重阳裘国根和泽熙的徐翔虽然并不像上面几位大佬广为人知,但在进入私募界之前,早已在二级市场上大有作为,不仅通过投资积累了个人财富,其深厚的投资功底也被业内人士高度认可。泽熙瑞金1号在2010年成立之初募集规模就超过10亿元。2009年重阳与招商银行合作发行重阳3期,首发规模10亿以上,创私募行业首发记录。同年重阳5期发行仅2天就受到12亿元资金的追捧,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业绩说话,联手银行、信托管理规模狂飙


      与上面几位私募大佬不同,展博投资的陈锋和金锝投资的任思泓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背景,这两家私募机构之所以能做大完全由业绩说话。展博系列基金是私募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白马基金,广受投资者追捧,风险收益比极佳。据了解,展博在两三年前并不愿主动发行产品,但在过去几年的慢慢熊途中,旗下基金业绩表现备受投资者与媒体关注,且更是受到如平安信托等众多渠道方的青睐。金锝投资成立于2012年,是大型机构中成立最晚的一家,旗下产品的投资策略是全量化的市场中性产品,锝金1号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获利45%,夏普比率超过3,投资曲线堪称完美。旗下共管理5只基金,其中三只基金与银行合作,总管理规模在短短的两年内冲上30亿。


      集团控股,资金实力雄厚


      盈峰资本和青骓投资是私募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由集团资金或金融资本控股或参股的私募机构。这些机构一般作为大型实业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管理集团资金,资金实力雄厚,对外界资金需求并不强烈。


      盈峰资本是一家综合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之前的合赢投资和盈峰创投合并而成,属于盈峰集团(是美的集团关联企业)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管理规模超过40亿,其中二级市场管理规模约30亿。40多亿元的资金构成中,仅不到10亿元来源于对外募集,其余资金全部来源于控股股东或者是控股股东的关联资金。青骓投资的参股股东虽然已经由早期的杉杉集团变更为现在的威化达控股(控股25%),但变更后公司管理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从去年的40亿迅速增长至今年的100多亿,这其中的部分资金或来源于参股股东。


      多产品线并行,迎合市场需求


      民森、青骓、证大、从容投资等私募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多条产品线协同发展,公司投资业务一般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定向增发、商品期货或私募股权市场。投资范围之广泛,产品线之丰富,最大程度的吸引了不同投资需求的客户。


      民森投资旗下拥有民森系列股票型基金,民晟系列市场中性基金及债券型基金。格上理财调研得知,民森投资最早积极发展股票型私募基金,直至2010年,基于对宏观经济及二级市场的悲观预期,公司果断在2010年下半年停止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与申购,并于2011年通过民晟资产发行多只市场中性基金。进入2012年,债券市场迎来牛年,民森再次抓住市场机会发行多期债券型基金。目前民森旗下股票型和市场中性基金管理规模均超过10亿元,而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50亿。


      青骓投资除了积极运作量化策略型和债券型基金外,还在2013年介入了商品期货市场。而上海证大投资的主要投资业务则集中在定向增发市场,公司管理多款定向增发产品,同时公司也涉足海外市场。


      资本市场的本质是逐利,哪里有利可得,资金就涌向哪里。对于千千万万的投资者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投资资金的去向终将是能够为其带来持续稳定投资回报的产品。因此,有意向做大管理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努力提升投资业绩。业绩是规模的驱动力,业绩做好了,规模也将自然保持正向增长。

(来源:格上理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