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中国经济戳穿外媒唱衰谎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中国经济戳穿外媒唱衰谎言

发布时间:2017-09-12 作者: 贾晋京 

贾晋京坦言,当前,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并没有多少结构性的经济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当中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发展去解决的。“中国一方面发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变,另一方面仍然维持中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拥有非常强大的潜力,并且具备未来的增长空间。”

  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1日《新产经》。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主要指标增长情况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服务业生产指数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从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中长期稳中向好趋势仍未发生任何改变。不少外媒对此表示“吃惊”。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存有看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无论是高速增长期的崩盘论,还是进入中高速增长期的新常态,甚至是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论调,总能听到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很显然,这种罔顾事实的言论终究站不住脚,发出这种声音的个人和机构大多已被“打脸”,这些不实言论也已逐渐消退。

  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当前仍然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中国经济一直稳定保持在L型底部区域。“GDP同比增长6.9%,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不管从生产角度看,还是从消费角度看,中国经济向好势头持续发展。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都是看好的,都是有信心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比很多国家更加稳健”

  记者梳理发现,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下,就业形势良好;2017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6%,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今年1-5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45.9亿美元,同比下降53%。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出现了更多可喜的变化。其中,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从上半年经济发展来看,已经从2016年上半年的低点6.7%经过了6.8%,现在达到6.9%,这是一种起稳回升的态势。之所以出现这种起稳回升态势,可以从上半年具体一些分项的指标来看,一部分产业增长比较快,一部分处于低增长,甚至下降趋势。增长比较快的是高科技产业、新型战略型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些是增长比较快的。而比较慢的是需要调节和去产能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6.9%的增长率,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新经济非常强劲。


  他举例道,上半年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亮点——电子商务增长了33.4%,此前连续几年的增速是20%-30%,电子商务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改变了整个商业物流的业态。其中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中国新经济当中的一种变化,而这个背后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变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城市化的稳定以及新的趋势,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已经向纵深的城市化在发展,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在转变。


  “中国一方面发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变,另一方面仍然维持中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拥有非常强大的潜力,并且具备未来的增长空间。”贾晋京总结说。


  “中国经济已经跨过了体制转型的激流险滩,创造性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经济体量已经达到74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仅仅6%—7%的增速所创造的新增加值,相当于全球第17大经济体土耳其全年的经济总量。经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常态下结构性调整的政策洗礼,中国经济进入了筑底阶段。这一轮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很有可能开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新周期,挤出经济水分、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开创更加规范、公开、透明、公平的发展新时期。”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张建君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

  此外,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李远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首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很多国家更加稳健。虽然我们处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确比以前遇到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中国可以说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所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也具有非常强大的制造和生产能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还是会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的回暖跟之前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发力是有关系的。而且在之前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回暖会有一个惯性。


   西方经济现在怎么样?

  既然外媒一直大言不惭地唱衰中国经济,那么世界其他国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贾晋京坦言,当前,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并没有多少结构性的经济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当中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发展去解决的。而世界其他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实际上都面临着一些没有克服的结构性的问题,从而不仅仅是旋入了低增长的情况,也有可能难以走出低增长的泥潭,甚至爆发新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也不低。

  贾晋京列举了美国的例子。“美国还没有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刺激的泥潭。美国当前的状况,大量的投行都认为美国的资产价格和股市已经虚高。并且就美国当前主要一些指标来看,虽然说就业率似乎是持续向好,但就业率向好也是来自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也就是说有大量人口退休了,超过了工作年龄。还有一些虽然在工作年龄,但是由于上学,不进入工作,也不统计失业率。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劳动参与率在下降。上学的情况,可以从助学贷款高速增长的拖欠率当中看得出来。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美国的经济是靠货币政策来维持资产价格,这个没有改变,靠服务业的工作来维持就业的指标,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帮助维持的指标之外,美国经济并没有可以取得高增长的潜在的增长点,所以美国经济处在一个低增长的状况,并且低增长的状况导致美国很多的社会矛盾暴露出来,例如,佛吉尼亚暴乱,说明美国经济没有走出金融经济危机之后的泥潭。”

   大致了解了美国的情况,让我们再来看看欧洲。“从欧洲的情况来看,这几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关于`欧洲是否退出刺激政策’的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已经明确说,欧洲央行不会退出刺激政策。现在欧洲央行刺激政策对于整个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央行从2016年3月推出了可以直接购买公司债、企业债的政策以来,购买的公司债、企业债总的数额已经相当于欧元区总的GDP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实际上说明欧元区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在依靠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自给,这也说明欧洲是没有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贾晋京介绍道。

  贾晋京还指出,当前存在的其他经济体,新型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维持中高速增长这么一个状态。前段时间,曾经有过增长率比较高的印度,最近出台了印度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印度经济有很多数据遭遇到了血崩的情况,并且经济增速也大幅度降低,这些都是存在大量性结构型问题的表现。

  在张建君看来,西方国家依靠工业化所创造的经济福利正在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证明,危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的主流,生之者寡、耗之者众的西方高福利社会模式不可能得到根本改革,一旦创新动力衰减,西方社会的危机就真正到来了。现在,西方社会也处于痛苦的探索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201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向好,未来增长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中国经济是重要引擎”

  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量中的贡献突出,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在结构调整方面也成效显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重要引擎。总量大、增速快、贡献高,这已成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闪亮“标签”。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另外,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和参与,不仅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贸易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贾晋京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增长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且不说在全球的经济当中,中国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际上全球经济很大一部分需要中国经济的带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依靠力量只能是创新,创新使得世界经济在过去的200年当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带来了增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必须是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技术变化,才能称得上是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的创新。

  李远芳也认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量中的贡献突出。“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长也比之前预计要更好一些。从工业生产和贸易各个角度看,全球经济也的确是在回暖。”李远芳认为,这其实跟中国经济的回暖关系很紧密。中国经济在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上仍然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目前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很多别的国家虽然出现回暖,但它可能更多是一些短期政策的作用。它是否能具有持续性还需要看他们的结构改革能不能持续深入。”李远芳补充道。

  换一个角度来看,外媒对我们的关注其实也正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张建君强调,中国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最大市场和发展引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考验后的中国经济,品质更好、质量更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沃土,以中国人的勤劳、友善、开放、包容,必将塑造崭新的、不同于20世纪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时代精神,从而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崭新经济时代。(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