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2 作者: 王文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至少3-5年,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购买力进口国。“从这个角度上讲,未来中国人的消费,中国人的进口将直接涉及全世界未来的发展。”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燕玲系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关照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5日《南方都市报》
“近期很多媒体都问我进博会是不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这完全是错的。”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在一场研讨会上澄清外界的谬误时说,进博会最早是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正式对外宣布的,而中美经贸分歧则是今年7月6日才开始的。
“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标志性工程”
“这恰恰说明,中国开放的步伐和节奏是我们根据自己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阶段决定的,并不是由美国来决定的,进博会就是非常明显的信号和标志。”关照宇说。
在11月3日举行的进博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也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中国对全球发展的重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需要。
2017年5月,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周晓晶当时就坐在会场上。
周晓晶认为,“举办进博会,这是中国在向外界表明态度,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开得越来越大,绝不会关上”。
“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演讲的高频关键词。
“我们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在2016年的杭州G 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2017年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度重申,“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这些表述都是一脉相承的,也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方向一致,进博会的举办是又一个重要节点”,关照宇说。
中国官方对进博会的定位很高。王炳南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国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标志性工程。
“举办进口博览会,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政策宣示”,王炳南说。周晓晶认为,进博会不仅是政策宣示,“它是更高层次开放的实践,向世界展现中国更深层次开放的诚意”。
进口侧升级进程将推动创新涌现和产业结构升级
“进一步扩大进口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今年5月的《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以此为标题的评论文章引起外界关注。
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口从1978年占世界比重的0 .8%、排名第29位,上升至2017年的占比9.7%、排名第2位。同期,进口规模从1978年的109亿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18410亿美元,增长168倍。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从1982年的20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4676亿美元,增长232倍。自2014年起,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位居世界第二位。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份额的12 .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随着进博会的召开,进口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大伟和杨长湧撰文解释,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供给质量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提高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和关键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质量。
在这两条途径中,进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宏观经济学家看来,进口既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国内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升级改造和创新力度,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可以通过进口代表物化资本的高端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仪器仪表等,利用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高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质量。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扩大开放,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扩大开放的四项重要举措之一。在是次演讲中,中国向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号,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将降低相关产品关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开放市场。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通过进口博览会我们可以进口优质的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的优势。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人大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说,进博会更侧重于进口,“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可以不出家门就能学习外国的经验。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好的方式。”中国的进口侧升级进程,将促进国际国内产业间良性互动与竞争,从而推动创新涌现和产业结构升级。
此外,王炳南还认为,通过合理的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的进口,丰富国内的消费选择,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8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就需要我们重点针对当前消费需求显著提升、多元化发展和市场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出口劳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内生产难以满足迅速扩大的需求,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对进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抱有更多期待。
中国扩大进口将是解决全球贸易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至少3-5年,中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购买力进口国。“从这个角度上讲,未来中国人的消费,中国人的进口将直接涉及全世界未来的发展。”
尽管进博会的设立并非为了应对中美经贸分歧,但在当下,进博会的特殊角色仍然备受关注。在首场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此次博览会对中美的贸易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炳南表示,首届进口博览会有近180家美国企业来参加,参加的企业数位居参展国家中的第三,高通公司、通用电气、强生集团、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多家美国全球500强和跨国公司均由公司的高管率队参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市场和进口博览会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
“我们热情欢迎各国企业来参加进口博览会,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扩大进口,也希望中美两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王炳南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赵柯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能看出有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倾向,在中国国内似乎也有一些声调,显示出要减少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这其实令人感到担忧,全球两大市场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最大利益是这个世界市场是统一的,如果真的出现了两个市场,那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赵柯说,从这个背景看,中国扩大进口对于世界市场的连接特别重要。
关照宇认为,全世界现在都在期待中国能做什么,大家都关注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很多国家进行无差别贸易打击,很多国家都期待中国能够成为新一轮全球化主要推动者。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上中国能有所作为,中国在做的事情也是给这种期待做脚注。“中国扩大进口将是解决全球贸易问题的重要方案之一。”
在赵柯看来,通过扩大进口重塑中国巨大的购买力,也是在帮助重塑世界贸易的体制。中国进口所代表的中国购买力将是维系全球统一自由贸易体制的强大动力之一。
“推动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塑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人大金融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未来中国市场价值不应被低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