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28 作者: 涂永红
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使得国内各种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本文从开放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了货币安全与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正能量的传导机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列入国家安全战略,成为保障中国崛起最重要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文化、综合国力、国际领导力的全面复兴。然而,国际格局与利益调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并不愿看到中国崛起与繁荣昌盛,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使得国内各种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本文从开放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了货币安全与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正能量的传导机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列入国家安全战略,成为保障中国崛起最重要的软实力。
一、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发生巨变
众所周知,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空间,是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划分国际势力范围、国与国之间亲疏远近的新标准,中国在开展对外关系、谋求国际空间时,经济成为权重最大的考虑因素。政治因素的重要性已让位于经济因素。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经济贸易格局也进行了重要调整,加强与东亚国家、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以及非洲、拉美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并成为周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新的经贸格局表明,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新兴经济体的依赖逐步上升。
此外,通过建立新的经济组织并创设全新经济规则,经济区域化极大地改变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东亚、亚洲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空间。美国重返亚太提出重返亚洲的战略工具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日本、菲律宾等一些东亚国家纷纷表示参加,这对2010 启动的中国- 东盟自贸区形成新的挑战,而中日韩自贸区因领土纠纷变得遥遥无期。种种迹象表明,在新一轮经济势力划分与规则制定中,中国的国际生存发展空间面临愈发激烈的争夺。国际生存空间变窄或者环境恶化,无疑将直接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进而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二、货币冲击是未来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隐患
目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基本上使用主要国际货币计价结算。美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GDP 的20%,美元的交易份额却接近60%。美国自身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通过货币渠道可以轻易转嫁给其他国家。据IMF 的统计,2008 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各国直接的资产损失超过31 万亿美元。与美国经济、金融纽带紧密的欧盟国家,受到很大的冲击,随后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至今经济还处于负增长状态。
2012 年,中国经济总量、贸易额均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国投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外汇储备累计达到3.3 万亿美元。作为世界加工厂,如果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或者国际经济活动因为爆发金融危机而中断,中国就很可能失去1/3 的经济总量,数千万工人就会失去工作,经济与社会将陷入混乱与灾难之中,不可能有国家安全。
同时,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巨大,而且国际交易主要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的情况下,如果开放资本账户,拆掉了原来的防火墙,中国经济、金融特别容易受到热钱冲击,容易感染国际金融危机。
此外,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美国绝不会作壁上观,一定会使用以往成功的经验,从外围国家、货币、金融三条渠道打击中国,以达到阻止、延缓人民币崛起,维护美元国际地位的目标。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又使金融危机常态化。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哪个国家掌握了金融主导权,特别是货币主导权,哪个国家就掌握了经济安全的筹码。因此,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不仅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也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
人民币国际化将从三大方面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构筑国家安全的坚强堡垒。
1. 三道盾牌保护经济安全
(1)盾牌一:提高资源配置主动权与能力
首先,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中国将会持续获得巨额铸币税收益;其次,基于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其他国家愿意接受并持有人民币标志的资产,从而中国将有“能力”维持大规模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赤字,无需严格平衡预算与国际收支;第三,人民币的高国际化程度意味着高便利性、流动性与货币稳定性,有利于中国降低融资成本,或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提升资源的整体配置能力。第四,根据自身利益优先、最大化原则,通过利率、汇率这两个价格杠杆,引导资金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第五,推动人民币在原油、大宗商品交易中充当计价结算货币,使中国在原油、大宗商品交易中免受汇率波动的危害,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定价话语权,从根本上为经济稳健增长增添保险系数。
(2)盾牌二: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严重干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例如,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出现较大的利差,吸引外资大规模流入中国套利,资本账户收支顺差急剧扩大,造成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购买外汇,导致国内流动过剩,通胀压力上升。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发行短期和长期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频繁地进行单方向操作,对冲先前投放出去的流动性。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依据本国经济的需要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家治理效力就不能充分发挥。
人民币国际化尽管不能排除美国、欧盟等大国对中国经济的外部溢出效应,但是可以部分改变其影响机制,缓解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压力,减轻受损程度。因为当人民币广泛使用后,中国较高利率吸引的外资将以人民币计价方式出现,受到冲击的主要是货币市场而非外汇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不用分心,依据就业、通货膨胀目标制定货币政策,调控人民币利率,然后通过利率平价机制影响人民币汇率,这样,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国家治理的效力大大增强。
(3)盾牌三:获得金融稳定的重要抓手
首先,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货币需求从中国扩大至世界各国,从外国企业、金融机构扩大到外国政府,参与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扩大海外市场,拓宽金融渠道,增加金融服务种类。在全球范围内争取优质客户资源,就会长久地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有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安全就有了根本保障。
其次,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意味着发行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获得了国际央行的新职能,经营人民币的中资金融机构也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信誉。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金融需求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国际经验看,跨国公司50% 以上的融资需求是在离岸金融市场实现的,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未来的投融资需求将促使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成长。人民币离岸市场相当于在境外构筑了一个规模足够大、流动性足够强的资金池,通过跨境调拨、内外联动机制,更容易实现人民币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减少利率、汇率大幅波动的几率。还可以达到遏制热钱冲击人民币的动机,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外部冲击敏感性的目的。
第三,降低牙买加体系下过度依赖美元的危害。在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世界金融核心国家可以凭借政策溢出效应侵害他国国家利益。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从世界经济金融平衡的外围走进核心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主要货币发行国的政策溢出效应,减少外部环境意外逆转,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此外,中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金融风险,即使出现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无限量动用人民币直接实施救助,使得金融体系不需要外部援助就能度过难关,不必接受IMF 组织救助强加的各种不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附加条件。
2. 增加信息安全和舆论战的胜算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提高中国的信息安全,增加信息战的战斗力。
第一,保护经济秘密,准确把握人民币资金流向,为政府制定危机应急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以美元进行的交易信息反映在与CHIPS4 系统中,以欧元进行的交易反映在TARGET25 系统中,凭借国际货币清算支付系统,美国和欧盟掌握了世界各国、所有参与交易的人的资金账户和资金往来信息。美国每年都将数以千亿计算的资金用于跨境美元支付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及时掌控居民与非居民的资金流信息,如果发现非法洗钱或支持反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可以马上冻结资金。实际上,CHIPS 系统已经成为美国秘而不宣的经济威慑力,使得其他国家因为恐惧资金被冻结而不敢轻易动美国的奶酪,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目前人民币支付清算的服务范围仅限于本国境内,不支持跨时区实时结算。中国银行业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规模较小,主要依靠代理行通过CHPIS 进行或SWIFT6 进行,中国的金融经济信息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跨境人民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中国拥有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CIPS),国际交易逐渐从CHIPS、SWIFT 转向CIPS,便于中国实时把握国际经济规模、交易对象的变化,监控人民币资金流向,及时发现资金流动的异常波动,制定应对政策,捍卫本国的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步骤与路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乎中国梦、中国国家安全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遇现行主要货币的围追堵截,还会受到同样想拥有国际货币的新兴国家的挑战、打压。需要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以国家战略的高度,跨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部门利益,进行顶层设计。找准最有效的路径加以推动,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1. 顶层设计,明确两个“三步走”战略
根据历史经验,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渐进而长远的过程。从长期来看,中国应当在未来三十年通过两个“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崛起的使用范围上,第一个十年是“周边化”,即完成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第二个十年是“区域化”,即完成人民币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使用;第三个十年是“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键货币。在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功能上,第一步是“贸易结算化”,即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第二步是“金融投资化”,即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货币;第三步是“国际储备化”,即人民币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2. 实体经济导向,重点区域突破
2009 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2013 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国。Bergslen(1997)、Mundell(1998)等众多经济学家早已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一国对外贸易对于该国货币国际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首先导致贸易计价货币替代,然后蔓延到金融领域,加速和放大这种货币替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最终表现为国际货币格局发生巨变。因此,当前的世界贸易格局巨变,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不能避实就虚,人民币不能依靠在金融市场自转或空转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应该牢牢记住的是,“民以食为天”,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服务,也就是为中国的贸易、投资服务,使全体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基于此,中国需要努力优化贸易结构,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为出发点,争取贸易规则制定权,突出服务业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和技能,推动我国从货物贸易大国转向服务贸易大国,在世界加工厂的传统优势上增加新的服务业品牌优势,巩固贸易大国地位。鉴于近5 年来东盟、非洲、上合六国、中亚、拉美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增长迅速,而且进行贸易货币替代的阻力、成本较小,这些国家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理想突破口。
3. 两条腿走路,发挥金融的加速器作用
国际贸易严重依赖跨国公司来组织和驱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趋势。如果没有出口信贷,或者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及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中国的贸易规模就很难继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可能会逐渐枯竭。借鉴英镑、美元、德国马克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应该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紧跟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平台,提供企业进行贸易、投资所需的金融服务。中国具有银行主导金融的特色,因此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以出口信贷推动贸易发展是一条简便易行的道路。如果能够利用好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外汇储备库的功能机制,中国就能扩大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进而推动
双方货币计价结算,提高人民币在金砖国家间的使用份额。
从国际经验看,资本账户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前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不够成熟、金融监管能力不够强大,贸然彻底开放资本账户,撤掉阻挡热钱冲击的防火墙,无异于将金融置于万丈深渊的边缘。为了保持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适度控制力,同时满足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流动性和资产管理的需求,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现实选择。在资本账户审慎、渐进开放的情况下,通过香港、新加坡、伦敦等人民币离岸市场,为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当然,政府还可以灵活运用利率和汇率杠杆,建立境内外市场之间的利率联动机制和资金调节机制,发挥人民币离岸市场汇集国际资本、在更宽广的市场范围内确定价格、
优化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的优势。
4. 强化军事后盾,增强人民币的国家信用
在金本位制度消失后,货币完全建立在纯粹的信用基础上。一种主权货币,在国内流通靠的是政权和法律强制力,跨越国界使用则是靠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实力,其中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军事实力。如果说国际货币背后承载的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信用,那么军事力量就是一国国家实力与国家信用的集中体现。
19 世纪英镑确立国际地位是以无敌的英国海军作为后盾的,20 世纪美元确立霸权地位同样也依赖于美国超级军事实力。人民币何时能够成为三大主要国际货币之一,关键在于中国的军事实力能否提供足够强大的安全保障与强力支持,使得中国的主权完整和政治稳定在任何时候不受任何威胁。发展军事技术、加强国防建设,培养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军队,对增强人民币的国家信用基础,至关重要。但是,军事崛起的中国,要努力与当今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寻求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平衡点,避免陷入战争、两败俱伤的“昔修低德陷阱”。
5. 文化国际化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协同推进
一国文化的国际接纳程度对其货币国际化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表明,美元的国际推广过程,实际上就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快餐”文明的传播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先导,人民币将无法真正跻身主要货币行列。中国的文化传统崇的“中庸”、“天人合一”、“非战”,强调相互尊重、克己互利,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思想提供了文化基础。由于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和发展规律更易于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因此大力宣传中华文化,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赢得至关重要的文化认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鲜明的文化主题进行配合。应该建立文化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发展机制,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此外,需要关注国际舆论,正面回应国际主流媒体的关切,减少误解与歪曲,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功能,避免使之政治化、妖魔化。
1 2013 年11 月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
2 Jong-Wha Lee, Will the Renminbi emerge as an 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 Asian Development Bank, June 2010.
3 Ranjan&Prakash, 2010; Subramanian, 2011; Takatoshi Ito, 2011.
4 纽约结算所“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Clearing House of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HIPS”)是世界上目前由私人持有设在美国的大额交易结算所,即为非上市公司或非联邦设立的专门监管机构。
5 作为新的欧洲实时总额结算 (RTGS) 系统,TARGET2 于2007 年11 月19 日启用,并取代现有的TARGET 系统。TARGET2 以意大利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和德意志联邦银行开发的Single Shared Platform (SSP) 为基础。这三家银行代表Eurosystem 操作该系统。TARGET2 参与者可使用以下全套 SWIFT 报文传送服务来访问 SSP:FIN、FIN Copy、InterAct、FileAct 和 Browse。http://www.swift.com/products_services/industry_initiatives/target2/target_2_overview?rdct=t&lang=zh#
6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成立于1973 年5 月,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纽约分别设立交换中心(Swifting Center)。SWIFT 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提供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它与同业交换电文(Message)来完成金融交易。
7 陈雨露,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中国智库,2013 年第4 期
8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观点。“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
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本文作者涂永红、赵雪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