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印巴新冲突难改区域地缘政治生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印巴新冲突难改区域地缘政治生态

发布时间:2019-03-14 作者: 张敬伟 

2月26日,印度以巴基斯坦激进组织打死40名军警为由进行报复,出动12架幻影2000军机突入巴基斯坦境内,对激进组织实施空中打击。印度给出的战果是打死激进分子300余人。印度以此来凸显印度对巴战力上的绝对优势。巴基斯坦给出的信息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只是炸了几个山窝,除了炸死一只乌鸦,并无取得任何战果。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3日《联合早报》。


印巴老冤家爆发新冲突,过程充满戏剧性,但难改地缘政治生态。


2月26日,印度以巴基斯坦激进组织打死40名军警为由进行报复,出动12架幻影2000军机突入巴基斯坦境内,对激进组织实施空中打击。印度给出的战果是打死激进分子300余人。印度以此来凸显印度对巴战力上的绝对优势。巴基斯坦给出的信息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只是炸了几个山窝,除了炸死一只乌鸦,并无取得任何战果。



更富戏剧性的是,印巴双方对空战战果存在不同宣示:印度强调击落一架巴基斯坦F-16战机,巴国则宣称击落两架印度战机,并俘获一名印度飞行员。印度的空战成绩无从查询,巴国俘获印度飞行员阿比纳丹却是不争事实。随后,巴基斯坦决定释放阿比纳丹向印度展示善意,印度则宣称是印度的胜利。总理莫迪称赞这名飞行员的“勇气”激励了13亿印度人。印度国防部长戈雅则赞誉阿比纳丹具有“无懈可击的作战技巧及在逆境中的冷静思维”。


印巴新冲突开始了空战模式,凸显南亚次大陆的两个核国家一不小心将常规冲突升级了。虽然双方都声称自己是胜利者,但自以为比巴基斯坦强大的印度却失了面子和里子。毕竟,印度战机被击落和飞行员被俘是事实,而且被俘的飞行员具有显赫的军方家庭背景,这对印度、印军显然是屈辱。


更糟的是,巴基斯坦向印度迅速移交被俘飞行员,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巴基斯坦的诚意和善意,做足了舆论大文章。因此,无论从空战还是战俘处理,抑或在国际公关上,都让印度陷入难堪之中。


印巴冲突升级到空战,国际社会充满忧虑。两个核国家是否会改变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生态而演变为核对峙?显然不会。


一方面,印巴冲突是老问题,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结构性难题。印巴历届政府不仅无法解决这一沉疴,甚至无意耗费太多精力去面对。毕竟,两国政府任期有限,而且面临复杂的政治博弈,以及迫切的民生难题。让冲突维持在可控状态,甚至利用冲突来达到缓解内政压力的目的,是两国政府常用手段。因此,印巴冲突的战火模式成为南亚次大陆印巴地缘政治格局的象征。


在冲突难解的情势下,反而成了两国政治、军事、舆论和民意博弈的由头,两国政府、军队、舆论和民间都能通过冲突,来凸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释放怨气。印巴冲突是坏事,但从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博弈和两国内政外交层面来说,反而发挥着调节器的作用。


另一方面,印巴冲突对克什米尔而言虽是灾难,但也适应了战火模式。长期的战火侵袭,加之政治宣传和宗教因素,也激活了当地民众的仇恨意识。克什米尔领土争端已经变成民众互拉仇恨的民族冲突。这也决定了短期内印巴冲突难以解决,战火模式已成常态。此外,印巴两国也须通过冲突,提升两国的危机意识。两国能够成为核国家,也拜两国冲突所致。


印巴冲突的结构性难题,决定了两国政府现实主义的策略。既然克什米尔战火烧不尽,印巴索性让冲突维持下去。从印巴两国处理本次冲突的策略来看,无论是印度总理莫迪还是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政府,都表现出灵活的政治手腕和高超的外交艺术。


莫迪放任印度空军入侵巴基斯坦攻击激进分子,既体现印度强于巴基斯坦的大国心理(和土耳其越境叙利亚及伊拉克打击库尔德武装一样),又彰显莫迪利用军方展示自己的强硬手腕,更是为了5月份的大选提振民意支持。至于军机被击落和飞行员被俘,除了将责任推卸于军方外,亦可以此让印度军民同仇敌忾。巴基斯坦释放阿比纳丹,更被莫迪总理宣扬为巴基斯坦向印度妥协的外交胜利。


巴基斯坦这方,伊姆兰·汗不仅通过被俘飞行员宣示了巴基斯坦完胜印度空军,而且赢得全球舆论的支持。这位前体育明星通过这场冲突,向巴基斯坦和全球展示了自己作为政治家的魅力。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才是永恒的主体。印巴冲突不会扩大化,也不会失控,两国政府和两军的激情鼓噪和互宣胜利,不过是两国政治和外交的需要而已。


印巴两国都面临迫切的发展和民生要务,把常态的小规模冲突扩大化为全面和核对峙,不符合双方利益。加之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等相关大国要求印巴双方克制,所以也不存在外部干预导致区域地缘政治格局失衡的问题。


印巴老矛盾引发新冲突,实属正常。但是,印巴双方作为核国家,不能让冲突失控,放任军方行动相当危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