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智库代表话智库--“国研智库论坛2014”嘉宾演讲撷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智库代表话智库--“国研智库论坛2014”嘉宾演讲撷英

发布时间:2014-10-28 作者:  

李伟: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智库要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王文:我想了八个字来说明智库到底是干什么的:资政、启民、孕才、伐谋。“伐谋”是大国崛起的标配,要设置全球议程,影响国际舆论,广交国际朋友,发出中国的声音。

       文章刊于2014年10月27日中国发展观察网。

 

 

李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智库要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2010年起系统整理出版年度研究成果,让过去主要为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服务的智库成果直接为经济研究和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全世界成功的智库,在文化上有很多共性,包括客观性、中立性,科学性、专业性,建设性。但不同的智库还有文化的个性,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有区别。智库的文化是智库的灵魂。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我想了八个字来说明智库到底是干什么的:资政、启民、孕才、伐谋。“伐谋”是大国崛起的标配,要设置全球议程,影响国际舆论,广交国际朋友,发出中国的声音。

 

       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发达的智库。我们建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在某些方面有失误甚至有一些重大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智库不发达有关系。

 

  马晓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的智库既要影响决策,也要影响社会。智库的责任是要说真话、科学说话,不要跟着别人后边说废话,说自己都不相信的大话、空话。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学术型智库需要储备丰富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有三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同时要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还要有对政府运行、政府决策的初步了解。

 

  赵建军(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要让智库成为思想火花的引爆库、政府执政的锦囊库、百姓声音的发音库、智慧人生的思想库。从这个角度打造国家队,站在学术前沿,引领时代发展。

 

  许正中(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战略是智库研究的基点,制度、规则、概念的巧实力是战略的交汇点。非常赞成智库是软实力,而巧实力支点的寻找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要文化、政治、地缘、外交多维联动,正向跟进。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大国治理和小国治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大国治理对大国智库提出的任务与小国给智库提出的任务也不一样。我国智库的发展应当从大国智库角度考虑大国治理。

 

  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做好智库工作,要理顺三个关系。一是要理顺决策咨询和科学研究之间的价值取向与科学依据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短期对策和长期研究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前沿研究和各种历史积淀研究的关系。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智库为公共政策提供研究服务,这里边有三个要素:供给方——做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库;需求方——政府;还有把供需双方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可以称之为供需市场。推动智库的发展,要考虑政策研究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培育。真正制约中国智库发展的更多因素可能是在智库本身之外。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从世界趋势看,整个的治理产生了更多问题,决策有更民主化的趋势,所以国内国际都处在智库逐渐发展、相互之间增强联系、网络进一步扩大的过程中。建设一流智库,定位不是国内智库之间的竞争,而是国际一流智库,在国内对政府决策要有影响,在国际上要享有应有的学术地位,有国际影响力。

 

  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智库建设要更好地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使我们的智库有别于、甚至更高于西方国家的智库,使智库这种来自西方的事物在中国的土壤上,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如何发挥高校作为智库的作用?首先要为高校智库创造必要条件。实际上现在我们的高校没有条件。美国大学是智库很重要的力量,但他们有条件,我们没有。如果大干快上,最后会是自我娱乐,浪费资源。

 

  高世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智库是进行公共政策设计的机构,智库研究人员是政策工程师,他们要利用各种知识,在给定的条件下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条件是因时而动、因地不同。但工程师的工程相对简单,比如美国旧金山大桥的设计团队可以来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美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设计者则不易为中国设计医疗保障体系。

 

       权衡(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中国如何从智库大国走向智库强国?各类智库要明确分工,分类发展。党政军系统的智库侧重选题,还可组织社会资源;高校智库发挥多学科以及国际交流的优势,把政府课题拿来和社科院进行协同创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民间智库,让他们有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使之和官方智库有竞争,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沈和(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有一个特点,凡事迈出第一步的时候看不到江苏的身影,但江苏处于不南不北的位置,文化底蕴比较深,改革开放学广东,民营经济学浙江,所以在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江苏还是可以的。但是过去是追赶型,可以向别人学习,今后是创新型,如果没有自己的智库不行。

 

       南岭(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从深圳的研发机构,可以视野更开阔地观察未来中国智库的发展,一是智库发展的形式、架构、方式是多样的;二是在全球配置智力资源;三是要有一个可持续的自我强化、自我放大的激励机制,不断使研究机构实现良性循环。

 

       陈利权(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地方智库在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的研究方面相对较弱。建议强调智库特别是政府研究机构的评估功能;希望在智库建设中加强培养、储备干部的功能,把智库建设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包括通过挂职等形式,实现类似于“旋转门”的作用。

 

      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民间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风向标,代表中国智库的未来发展前景。民间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型”的重要标志。民间智库应当回归民间的本质,这种本质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性:一是必须有独立的主体资格,二是有独立的研究方向,三是有独立的人才机制,四是有独立的资金渠道,五是有独立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韩惠敏(北京万通宜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确实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智库。作为企业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不仅要参与研究,还要将智库成果落地,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上做出不懈努力。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智库的发展要重视战略层面问题研究,增强战略谋划能力;智库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决策能力,同时政府也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智库有更多机会和渠道来服务国家决策;智库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智库发展需要有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智库要创新、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重视民间智库发展,为民间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更宽松的环境;完善中国智库的评价体系;中国智库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研究,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做贡献。(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