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治衡: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五方要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陈治衡: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五方要素

发布时间:2021-04-25 作者: 陈治衡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增长,创造了无数的发展“奇迹”。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全球货物进出口规模第一大国以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国情的、快速的发展道路。

作者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新理财》2021年第4期。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增长,创造了无数的发展“奇迹”。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全球货物进出口规模第一大国以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国情的、快速的发展道路。


经济增长理论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在经济体中需要拥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投资。资本投资的增加会带来经济生产资料的流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进行良性的循环,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充分利用流入的外资,促进本国的投资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曾在论文的结论中表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储蓄、投资、出口和进口。在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发展中,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以达到外资的有效储蓄,形成资本积累,进而发展更广泛的领域。根据现实贸易的状况来看,发达国家具有更强的技术优势,多采用“技术换市场”的模式将资本带入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中。然而,资本逐利的本质使得外资对于东道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呈现更多的“掠夺”现象,而非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对于外资的干涉与管制成为了国家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之间协调平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中,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应该遍布各个经济部门和领域,而不仅仅是制订法规、再分配和提供公共品政府干预的措施;同时,为使政府干预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好地履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职能,就要实现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均衡;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凯恩斯理论中,也对市场做了深入的解释,认为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从而会造成运行的失衡、资源配置紊乱、经济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语境下,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是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支柱。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路径可以总结出五个要素:第一,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第二,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第三,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第四,充足匹配的资本规模;第五,成熟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说,具备这五方面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遍适用的规律。而且,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为这个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40年内制定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完善市场运行机制,高效推动社会和自然资源的经济收益转化,吸引外资促进发展,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条,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造就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第一,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08年以来,中国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国家。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40年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性变革,也是下一步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力。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汇率法,%)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第二,市场机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场所”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Doing Business 2020》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已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排名前十。根据最新报告,在190名经济体中,中国大陆2019年度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第31位,较之2018年度(排名第46位)、2017年度(排名第78位),有了大幅跃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形成。在新阶段,建立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竞争主体更具活力,市场竞争规则更加完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优良,市场竞争政策更加规范有效,使市场竞争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营商指数(1=最利于营商的政策法规)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第三,丰富资源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形势将呈现出新的特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


中国城市化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国城市化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主要经济体城市化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力资源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科技实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本也呈现上升的趋势,逐步与发达国家缩小了差距。


人力资本指数(数值范围0-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第四,外资流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补给


长期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屡屡创下新高。根据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连续10个月位于3.1万亿美元之上,连续3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之上,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017年以来的峰值水平。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为中国顺利实施宏观调控目标、实施各项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维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为中国经济金融安全提供了稳健的压舱石。


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另一方面,具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正向作用。这也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塑造负责人大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第五,产业链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疆域


中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由此可满足各行各业的生产需要,更可开展更广泛的产业合作。“一带一路”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征程,进一步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


一带一路贸易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八年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设施联通的总体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并不断延伸和拓展。在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六大经济走廊”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我国又先后与相关国家达成构建中尼印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等共识,初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双栖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货运量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一带一路”各区域贸易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


在中国经济“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新时期,“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脚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宏观上引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而上述的五方面要素将为新发展方向提供清晰的实现路径和坚持的发展基础。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