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7 作者: 崔震海
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时强调突出市场主体资源配置作用,加速推进市场的“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潜能,发挥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提升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和韧性,为实现经济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崔震海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6日《中国财经报》APP,原标题为《“有为政府”与活跃市场促中美绿色金融合作》。
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时强调突出市场主体资源配置作用,加速推进市场的“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潜能,发挥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提升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和韧性,为实现经济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府要解决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困难和障碍,强化公平、公正、公开、高效、智能、网上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使市场活力全面释放,激活社会的创造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今天的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我们必须围绕市场主体并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和监管职能构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今天,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能否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和全球气候治理“30.60”的奋斗目标,更直接影响“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实现。
中国碳市场在今年6月前要全面启动,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央行为绿色金融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考核机制,面向全国启动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国务院发改委已经对发电行业设立碳配额并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其他各部位对其监管的行业纷纷制定相关碳减排配额和相关路径,加快融入碳市场。
与此同时,央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推进中美就绿色金融领域深入合作,建立政府间合作机构和民间二轨对话机制,发挥智库的专业优势,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绿色60”指数对实现“30.60”气候治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中国城市全面减排评估指标和实施路径参考。对中美绿色金融合作方面,建议成立中美绿色金融常态化交流机制,设置“绿色认证、绿色债券、绿色金融衍生品、绿色金融科技、碳交易”等相关监管政策、法规、跨国融合的机制、市场运营机制、标准化及标准对接、信息披露标准及对接等议题,促进中美绿色金融尽早实现对接与合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