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5 作者: 赵锡军
俄罗斯已与中国就创建一家联合信用评级机构达成协议。该机构最初将评估中俄合资项目,随着威信和级别的增加,将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服务。4月中旬,俄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曾称,联合评级机构的创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打破西方评级机构的垄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6月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联合评级机构的建立是两国经济金融合作深化的体现,反过来也将促进双边债券投资发展。
据俄罗斯媒体6月3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当日在访华期间表示,俄罗斯已与中国就创建一家联合信用评级机构达成协议。该机构最初将评估中俄合资项目,随着威信和级别的增加,将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服务。4月中旬,俄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曾称,联合评级机构的创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打破西方评级机构的垄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6月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联合评级机构的建立是两国经济金融合作深化的体现,反过来也将促进双边债券投资发展。随着服务范围向“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扩展,有利于推动全球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评级格局,也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好的基础条件。
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全球各主权国家、企业及相关资产的信用评估,是信贷组织和投资者判断风险的主要风向标之一。评级机构的评判应当客观、独立,用“数字”说话。目前,全球资信评级事实上被标准普尔、穆迪以及惠誉“三大机构”垄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与全球经济格局不一致,美国只占全球经济的约20%,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占很大一块,但都没有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评级机构。
从现有评级机构的历史来看,赵锡军表示,“三大机构”并非都能给出客观、公正的评级。例如,2008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时,三大机构给房地产市场许多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很高评级,但它们最终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一国的评级机构对其他国家市场环境不一定熟悉,在信息获取和环境把握方面存在局限性,不能让市场获得公平、公正的信息。据悉,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此前就计划成立自己的评级机构,摆脱西方三大评级机构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公正评估的影响。
实际上,俄罗斯现在与我国建立联合评级机构还有两方面现实考虑,一方面,今年3月美欧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后,三大评级机构对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导致俄国债收益率一度创历史新高,俄罗斯财政部5月被迫宣布暂时避开全球债市融资,减少在国内发债。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虽然拥有9家评级机构,但评级结果不被国际债权人和投资者所信服,而联合中国可以收到很大效果。德意志银行(俄罗斯)资深经济学家雅罗斯拉夫·利索沃里克认为,“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不仅在贸易而且在投资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同中国合作应能提高新建机构的威望。”
赵锡军分析,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单单依靠“三大机构”可能会被误导。中俄联合评级机构的建立可以让投资者了解更多的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知悉同一市场主体的风险状况。
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学者担忧“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能否打破西方评级垄断,理由是该机构创建初期的指标体系仍沿用借鉴西方评价指标,自身创造性指标并不会太多。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西卢阿诺夫表示,中俄联合评级机构也将使用现行评级机构所采用的国家及区域投资项目的评估标准及工具。利索沃里克表示,“还不清楚它在成立初期会起多大作用。我想,金融市场的重要玩家近期还会相信‘三大机构’。”宗良表示,中俄联合评级机构要发展起来,两国政府应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如发债时提供更多业务机会。
一位国内评级机构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资信评级行业非常市场化,打破西方垄断的关键是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来源:金融时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