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对决与其说是两败俱伤的战争,还不如说是各说各话的贸易摩擦。美国的危机感更强,希望通过贸易制裁让中国屈从于美国压力,将中国锁定于低端产业链上;或者通过持续的贸易重压、技术封锁,将中国逼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追求“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对于中美贸易对决的成败得失应该做过精算和推演,因此不至于和中国决一死战。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10日美国《侨报》。
中美两个贸易强国的矛盾,经过3个多月的拉锯,终于进入实质性对决。
北京时间7月6日中午12点,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这是美国对华500亿美元、1102种商品进行关税制裁的第一步计划,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随后也在关税制裁之列。按照特朗普总统的推文,如果中国报复,随后还会有5000亿美元关税制裁的追加计划。
让特朗普“失望”的是,中国虽未开出“第一枪”,但也随即宣布对美实施同等规模和额度的关税报复措施。那么,美国的下一步就是启动对华5000亿美元的追加关税制裁了?
几乎所有观察家,均将中美之间的贸易对决视为史上最大的贸易战。有些中国专家认为中国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社会各界出现了和美国决战到底的悲壮色彩。美国这边,则认为中国和世界在贸易上都亏欠美国,要通过“美国优先”把美国失去的贸易利益“找补”回来。美国的“受害心理”,似乎在证明“美国优先”的公正和理性。
中美贸易对决与其说是两败俱伤的战争,还不如说是各说各话的贸易摩擦。美国的危机感更强,希望通过贸易制裁让中国屈从于美国压力,将中国锁定于低端产业链上;或者通过持续的贸易重压、技术封锁,将中国逼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
中美发展模式不同,却都是全球化的获益者。而且,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恰恰是中美深度利益关系的体现。追求“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对于中美贸易对决的成败得失应该做过精算和推演,因此不至于和中国决一死战。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开始针锋相对。但是之前中美也有过三轮磋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共识。因此,在解决贸易分歧方面,中美有谈判空间。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兴通讯严厉制裁的同时网开一面,凸显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还是留下了一定的“后门”--只要中国妥协达到美国预期。
按照特朗普随后的对华关税制裁追加计划,将对中国输美5000亿美元的商品继续加征进口关税。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5050亿美元左右,对华出口1300亿美元。如果特朗普对华继续追加关税制裁措施,中美贸易争端将会是全方位和全覆盖的。这几乎不可能,因为美国刚刚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发布声明,要求美国公众可以提出申请,将进口中国商品可以排除在关税加征范围之外。这也意味着,美国公布的340亿美元对华关税制裁清单,最终结果要小于这个规模,而且也给中美企业提供了关税豁免机会。
340亿美元的关税报复都要打折,又如何对华追加5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报复? 所以,中美贸易摩擦是事实,而且是严重的贸易争端。但是,中美未必开启零和博弈的贸易战模式。相比美国和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盟友贸易伙伴更“高效”的贸易对垒,中美340亿美元规模的贸易摩擦虽然体量最大但美国还是相对谨慎--虽然特朗普对华发出的贸易威胁调门很高。如果美国加征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关税,对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影响更大。
因此,美国对全球发起的贸易摩擦相当矛盾。一方面,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全球为敌,是基于美国“受害心理”,因此被全球诟病的“美国优先”在白宫看来是迟来的贸易正义。另一方面,美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对手是中国,美国希望通过强大的压力逼迫中国妥协,或通过贸易战的手段让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向美国输诚形成共同对华的贸易阵线。然而事与愿违,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都未向美国低头,单挑全球的压力就传导至美国。
因此,美国和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战打不下去,但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还会硬撑下去,最起码要挨到中期选举--特朗普要靠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赢得中低阶层和传统保守势力的支持。中期选举后,无论共和党继续控制国会还是特朗普提前跛脚,中美贸易摩擦或有缓和机会。三轮中美贸易磋商,已经预示中美存在谈判公约数。只要美国要价合理,中国愿意回到谈判桌上来。反而是欧盟和加拿大等你有贸易伙伴,在特朗普的要挟下不会让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