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上海自由港已然有迹可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上海自由港已然有迹可循

发布时间:2017-11-30 作者: 刘英 

建设自由港,在未来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的进出自由,商品免征关税,无疑将带来更高程度的对外开放,带动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带动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22日法治周末。

  自贸区3.0时代开启,中国已经形成“1+3+7”共11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格局。在此基础上,自贸区将再迎大幅创新升级,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自由贸易港”的概念进入公众的视野。

  如今,自由贸易港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已然有迹可循。

  11月13日,《经济参考》报道,"目前,上海市已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下一步浦东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区域围网、监管平台建设等工作,为正式启动做好准备。’近日,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在向浦东新区政协通报情况时表示。”

  上海自由贸易区,无疑将再成为制度创新的“先行者”和“试验田”。

  不过,据媒体报道,其他地区自由贸易区也在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事宜,目前浙江、福建、广东等多地都在酝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那么,自由贸易港究竟是什么?中国的自由贸易港会给企业和公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呢?

  自由港是什么

  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发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文,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新任务新举措: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文中如此阐述自由贸易港,“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10月19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作为FTZ(FreeTradeZone自由贸易区)的一种,自由贸易港一般处于港口等交通物流枢纽,在功能上,更加方便外国船只自由出入,如外国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以及专门进口原材料进行外贸加工再出口等,也可享有免征全部或大部关税等优惠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说,自由贸易港的实质是境内关外,在“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前提下,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实现货物、人员、资金在港区内的自由流动,绝大多数商品免税。

  “目前来看,货物的自由流动相对来说不太难实现;因为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资金的自由流动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刘英说,自由港的建设将会是一个稳步稳妥推进的过程。

  “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我国海岸线长,离岛资源丰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汪洋文中写道。

  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


  一直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这一次,对于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建设也并不例外。

  其实,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计划也早有端倪。

  今年3月底,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也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方案中写到,上海的自由贸易港区,将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10月26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有关建设方案。

  此外,高峰还举例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的贸易自由化。

  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同有关省市和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扣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加大力度探索自由贸易港,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利好物流、转口贸易行业

  香港、新加坡、迪拜等都是国际上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

  刘英认为,中国建设自由港,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自由港将是必然。

  刘英说,目前自贸区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式的完全免税的自由贸易,只是对区域内的企业和贸易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优惠。建设自由港,在未来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的进出自由,商品免征关税,无疑将带来更高程度的对外开放,带动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带动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建设自由港,将对物流贸易领域带来很大利好,给转口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展览、组装等相关企业提供制度红利。对于公众来说,不用去香港代购,亦可以更方便的买到“物美价廉”的免税商品,带来更多生活便利。

  刘英认为,同时,自由港建设和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建设海上重要港口,可以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强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另外,自贸港的建设可以对标国际通行做法的管理制度,以港区为载体,加强与沿线国家标准、规则的对接,将会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教授说,当前,自贸区的部分阶段性改革目标已经实现。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迫切、国际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自贸区改革需要加速,有必要赋予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

  陈波表示,自贸港在现有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看齐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比如探索人才、物资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金融与国际市场的充分融通。探索建设自贸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刘英分析认为,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未来上海自由港经验亦有复制的可能,不排除未来自由港将会扩围。

  10月1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回答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筹划建设自由贸易港相关问题时表示:自贸区建设,我们走了三步。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我们称之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贸试验区方案,这是2.0版;今年5月,中央深改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3.0版。

  自贸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经过这几年改革,已有100多项创新制度在全国推广。关于自由贸易港,我们就是按照中央部署,做好方案,现在只是在筹划阶段,最终方案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后实施。

  “保守估计,上海自由港一定将会在2020年前启动建设。”刘英预测。(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