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 经济增速放缓符合规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 经济增速放缓符合规律

发布时间:2015-03-12 作者:  

如果强行采取量宽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资金流首先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造成经济“虚高”,耽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造成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不愿意中国推量宽政策,美元一直在酝酿升值,如此可能会导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反差更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市场来说,也会增加资金外流的压力,因此中国央行是不会推出QE政策的。

  【环球时报报道 驻英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青木 记者 杨沙沙 王一茗】近日,一则有关中国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传言引起外媒议论纷纷,传闻中的“中国版QE”被描述为,中国将出台10万亿元QE计划,全面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由央行再贷款埋单。对此,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周三表示,“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并称地方债务置换是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行为。德国《商报》就此表示,10万亿中国版QE似乎只是一部分人的想象,中国政府的否认足以说明,中国仍有其他的手段来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中国目前更注重“质”化宽松,而不是量化宽松。


  此前围绕这一传言,路透社11日报道称,在首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发布后,有市场机构预期,可以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银行贷款和央行再贷款埋单,其操作方式类似于美国的QE。


  甚至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即将实施当年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式的“旋转门”计划,通过国家授权的低息地方债,来置换银行体系和市场内高息地方债务。类似的分析和预期随即被以讹传讹。

 

  《华尔街日报》11日刊发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帮助地方政府清理历史债务的计划。对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要忍受一些短期痛苦,以便换取长远的安全。”该报还援引摩根士丹利的观点称,国内需求疲软以及较低的通胀风险能够支持中国实施更多宽松政策,尤其是在货币政策领域。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全面QE,不仅可能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而且会通过出售所持有的美国债券获得资金,去购买地方政府不良资产,“随着中国出售美国债券、诱导人民币贬值,中国版QE对于美国而言就是一场噩梦”。


  不过,广受关注的中国版QE传闻很快得到澄清。对于市场传言的3万亿元人民币存量债务置换将引发中国版QE,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通过中国媒体对此予以否认,表示这种传闻是不实之词。


  随后,路透社援引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以新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替换存量债务,这其实是此前财政部43号文中已有之意,不是额外新政。地方债务置换和央行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财政部先承认3万亿是地方政府债务,给出国家信用的承诺,可以发行利率比较低的债券,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版QE并无现实操作基础。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如果强行采取量宽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资金流首先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造成经济“虚高”,耽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造成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不愿意中国推量宽政策,美元一直在酝酿升值,如此可能会导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反差更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市场来说,也会增加资金外流的压力,因此中国央行是不会推出QE政策的。


  此外,中国国家统计局于周三公布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


  虽然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但专家分析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客观规律,要看到经济运行缓中有稳、缓中有快,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何伟文表示,中国目前缺的不是流动性,而缺乏新的技术增长点,未来中国将把重点放在经济转型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也在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转型的青春期,在实现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经济结构优化稳固的调整。(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