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联储会立场明显变化 或为特朗普兜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联储会立场明显变化 或为特朗普兜底

发布时间:2019-06-27 作者: 张敬伟 

鲍威尔立场也在转变,这位备受特朗普反感的共和党籍主席,在强势任性的特朗普总统压力下,呈现出矛盾性。他曾经为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辩解,但又对加息导致股市动荡的压力不堪其扰。面对美联储内鹰、鸽两派的争吵,鲍威尔成为美联储历史上最受煎熬的掌门人。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4日美国《侨报》。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似乎发生变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同时释放更多“鸽派”信号。美联储19日发表声明说,由于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将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美国经济持续扩张。这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或将在短期内降息,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4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2.2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01%。



美联储政策有变并不稀奇,本月上旬,美联储在芝加哥举行了一场重要的研讨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研讨会上公开表态,美联储将采取恰当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正在密切关注贸易谈判和其他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表达了“对必要时降息的开放态度”。美联储“二把手”、副主席克拉里达呼应道,如果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或潜在通胀低于预期,美联储将采取适当政策。此外,美联储“三号人物”、FOMC永久票委、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认为,低通胀比高通胀更严峻,美联储要全球主要央行应重新评估货币政策的策略、目标及实施工具。尽管他选择对美国短期利率路径的变动不予置评,但强调了应保持开放心态看待变化的现实。


美联储立场在发生明显变化。去年是加息缩表年,年内加息4次。由于加息缩编引发美股动荡,引发特朗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批评,甚至一度威胁要炒掉鲍威尔。但是鲍威尔守住了美联储独立的底线,而且按照专业的数据分析坚持加息缩表政策的正确。在美国对华以及全球贸易伙伴挑起的贸易摩擦面前,鲍威尔维持了谨慎立场,对贸易战的影响保持缄默。但是面对重视股市表现的特朗普总统,美联储今年的加息政策还是受到了影响。今年加息预期被评估为两次。


现在看来,美联储加息可能终止。实际上,今年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和决策者心理已经变化。鲍威尔对货币政策维持了相对耐心,而且在货币政策选项上也给出了更开放的选择。美联储谨慎和耐心的同时,美联储的二三号人物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尤其是美联储第三号人物对此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鲍威尔立场也在转变,这位备受特朗普反感的共和党籍主席,在强势任性的特朗普总统压力下,呈现出矛盾性。他曾经为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辩解,但又对加息导致股市动荡的压力不堪其扰。面对美联储内鹰、鸽两派的争吵,鲍威尔成为美联储历史上最受煎熬的掌门人。


中美贸易战叠加科技战,而且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也陷入多面摩擦,使美国和全球市场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因此,鲍威尔不得不改变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决策思维,即从纯粹研判美国经济数据到思考贸易战带给美国的影响。美联储视野从美国经济数据转向全球经济变化,释放出三重信号:一是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贸易战开始形成反向传导效应,贸易战未带来“美国优先”,反而输入了市场风险。市场形势变化下,美联储也不得不调整货币政策思路。值得一提的是,在鲍威尔的前任耶伦时期,面对英国脱欧和中国股市动荡,美联储也暂缓加息政策。二是美国股市和美联储加息的确形成了逻辑关系,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的稳定,美联储也有股市维稳的责任。三是美联储虽然有“全球央行”的称谓,但说到底还是“美国央行”(和其他国家央行有所不同)。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选项自当是美国利益至上。当然,对于特朗普贸易政策,美联储没有能力干预,但对白宫政策带来的市场风险和后果,美联储也会因市调整。


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从加息到耐心再到可能降息的选择,未必是迫于特朗普压力——尽管特朗普不断施压美联储降息,更像是为特朗普冒险的贸易政策无奈兜底。


尽管如此,华尔街日报也发出疑问,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降息的选项是“巧合”?美国主流媒体的发问耐人寻味。美联储向以独立性和专业性著称,美国历届政府都不会干预美联储决策。特朗普破了这一规矩,且执行了一条和全球为敌的贸易政策,由此带来的市场倒逼效应,会使美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内外市场风向叠加之下,美联储已经难以坚守独立性底线。其被迫做出的货币政策决策,难免有被政治胁迫并配合特朗普贸易战之嫌。这种无奈的“配合”,不仅颠覆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也拉低其全球公信力。(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