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做客央视:没有改革开放,马云可能不会“逆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王文做客央视:没有改革开放,马云可能不会“逆袭”

发布时间:2018-03-21 作者: 王文 

改革开放40年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我觉得是改变命运的。大概5年前,我的母亲快60岁时考了驾照,她第一次开车时回忆起改革开放以前的时光并对比现在,告诉我:“哎呀这辈子,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我还有机会开车,能够拿到驾照。”这样的案例特别多,改革开放40年,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央视四套(CCTV-4)《中国新闻》栏目在两会期间专门开辟"中国新时代"特别报道,3月19日继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主持人周瑛锋就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几个阶段,取得的成就以及“四十不惑”的法宝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问答。此前,王文院长还分别于3月5日、6日、10日、11日受邀就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获得感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参见文后链接)。


点击查看视频


周瑛锋: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欢迎收看中国新闻栏目两会特别报道中国新时代,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有关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话题。今天走进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欢迎您王院长,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过去,我们国家在过去40年的的确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首先请您给我们梳理一下过去40年我们国家所走过的这条路和取得的成就。

      王文:最近有很多媒体包括外国的媒体、智库学者、朋友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来做客。其中有一个问题就问到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他们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其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果依靠西方那套社会理论来解释你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就有点行不通了,我有点感觉到理论的空白。”他们非常惊讶,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困惑。他们告诉我,海外对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解释像头脑风暴一样,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所以,今天我来到现场,我也尽我所能贡献一些我的智慧。我用一个音来解释一下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用一个“xing”来解释。

      周瑛锋:这个怎么理解?



王文:“兴”“行”“醒”“幸”。一个音里面刚好四个声调。首先,“兴”当然指的是民族的复兴。过去的三五千年、七八千年,有很多民族曾经兴盛过,也有很多民族都衰落过。但是中华民族恰恰是过去40年最伟大的振兴。所以,“兴”就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个就是“行”。过去一两百年,中国人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信心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一度以为西方的东西才是行的,比如我们经常讲到“洋火”“洋车”,说你这个人很“洋”,就是说你这个人很时髦,很洋气。现在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自信心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不只是西方很行,我们中国人也很行。第三个字“醒”,代表我们民族的觉醒,道路、理论、文化的、思想等各方面的觉醒,我们认识到中国人自己可以走自己的道路。最后一个字是“幸”,过去的40年实际上是中国非常幸运的40年,我们非常幸运并聪明地抓住了过去40年的战略和机遇,避免了世界上的金融危机和很多战争。所以,这样的战略机遇使我们改革开放的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周瑛锋:王老师刚才用“兴”“行”“醒”“幸”来描述我们过去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这条路。其实我想可能这四个字也能解释过去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家庭,包括每一个普通人这40年成长的足迹。

      王文:的确,过去的这40年改变了所有的中国人。以我为例,我出生在浙江省的中部的一个小县城义乌,慢慢我们成长了起来,改革开放40年带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时代机遇。

      周瑛锋:所以要感谢时代。关于改革开放的话题,在我们的新媒体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接下来就进入到我们的《新媒体连连看》环节,请舒扬来给我们梳理一下。

      张舒扬:在今年两会期间,中文国际频道联合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等10余家官微共同发起了创新中国微论坛。在汇总今天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各行各业都在总结自己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成果。因而,在新媒体上形成了喜人,而且是特别令人感慨的气氛。因为这40年的变迁,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参与其中,而且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经历着剧变,成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热词榜单。

      在这个榜单中可以看到,排在前几位的热词分别有“基础设施”“出境游”“消费”“数字经济”。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首先来看“基础设施”。中国经常被外媒称为是超级工程大国,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是太强大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是13.1万公里,这两个数字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世界十大最高的桥梁有8座都在中国。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贵州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以上像这样的世界之最无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基础设施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来看下一个关键词:出境游。改革开放40年对于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出国旅游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是1.31亿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那么经初步估算,目前中国人每年境外消费购物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同时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中国游客占全球出境游客的总消费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5。

      我们来看下一个关键词:消费。改革开放初期,经常说人们消费的老三样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而现在我们很难界定当下的新三样是什么。因为我们每天消费的东西都太多了。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在2017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已经达到18322元。仅去年“双11”这一天网购消费总额就高达1682亿元人民币。外媒称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购买力爆发,将构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今年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也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消费大国”,消费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并且是连续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我们再来看下一个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可谓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大亮点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7.31亿,那么目前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是印度和美国。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是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去年阿里巴巴和腾讯冲上了500强,再加上此前已经上榜的京东,目前全球最大的6家互联网服务公司,中国和美国是各占了一半。

      我们再回到这个热词榜单,看看还有其他的哪些热词,比如说“数据”“产业”“中国梦”“保障”“一带一路”“移动支付”等等。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个成果是方方面面,体现在各个领域,而且成果喜人。对于这样一张榜单,专家又有怎样的看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周瑛锋:王老师,其实我们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刚才舒扬在热词榜上梳理的一些热词可以说是感同身受。比方说出境游,我想40年前出境游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是望尘莫及。那么改革开放有一些人开始陆陆续续走出去,当然也只限于最初富起来的这个阶层,出行的方式也非常的单一,“跟团游”、走马观花、拍照、购物,现在“自由行”,而且“出境游”也进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庭。去年我们有1.3亿人次出境。那么,改革开放40年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响是什么呢?

      王文:改革开放40年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我觉得是改变命运的。大概5年前,我的母亲快60岁时考了驾照,她第一次开车时回忆起改革开放以前的时光并对比现在,告诉我:“哎呀这辈子,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我还有机会开车,能够拿到驾照。”这样的案例特别多,改革开放40年,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改革开放以前,用网络上的热词来讲,绝大多数人我们都可以称为“屌丝”,那么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开始了“逆袭”或者“逆袭成功”。所以我们有时候这么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阿里巴巴,就没有京东;没有改革开放,可能马云、刘强东现在还不能“逆袭”,还是“屌丝”呢。

      周瑛锋:可能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也不是今天的你我他。



王文:的确。这种改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相关联,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为时代的进步获得个人进步的空间。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要感恩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周瑛锋:所以改革开放给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圆梦的机会,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像您刚才所说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两千万家民营企业,因为这个数字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0,但是这些民营企业家40年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很多个产业,承担了社会责任,解决了很多就业,也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那么,我们中国人说“四十不惑”,今年正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入第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我们有哪些是“不惑”的法宝?或者说这四十年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王文:的确,四十年的“不惑”,坦率讲,过去四十年,我们的舆论,我们中国社会,曾经“惑”过,曾经摇摆过,我们曾经怀疑过我们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道路。但是从四十年前走到今天,我们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我们应该走我们中国自己的道路。在党十八大的报告中有一句话,“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际上是代表了我们一种战略的定力。从这个角度讲,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的一大“不惑”。第二大“不惑”就是坚持改革,四十年来,我们的成功跟我们坚持不懈的改革的道路是密切相关的。第三,坚持开放。

      我把四十年总结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英文来讲叫做“outsider”,就是我们1978年以前,我们是局外人,在国际社会的局外。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进入了局内,就是“insider”,我们变成了局内人,经过了改革开放。到了2001年,我们的身份又开始变化了,我把这个叫做“learner”,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们不停地学习国际上的规则、法律、制度,逐渐地提升了自己。所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会议等会议成功举行,世界上称我们是“leader”,我把它翻译成领衔者。所以,坚持改革,坚持开放,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今天才有了“今天”。

      周瑛锋:正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才会由过去的“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今天的“现代化”实践中心,从过去我们接近面临崩溃,到现在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所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不惑”的法宝。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宝贵的经验。那么关于改革开放的话题,我们微论坛上也有很多的讨论,接下来再请舒扬给我们介绍一些微论坛的观点。

      张舒扬:我们继续回到《新媒体连连看》板块。其实在很多外媒眼中,“中国梦”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比如说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减贫超过六千万。这在欧洲媒体看来是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例子。同时,中国的高铁也在很多外国友人的眼中,是最真实的“中国梦”的写照。我们对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和“中国梦”,各大官微都有怎样的看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张舒扬:首先来看海外网关注的是科技引领的“中国梦”。海外网说,两年多前,屠呦呦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中国科学家,非常令人骄傲。事实上,最近五年来,中国科学家也是屡屡创下世界科技领域的多个第一。比如说,中国发射的世界第一个量子卫星就曾经让世界惊叹。除此之外,像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还有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还有C919大飞机。四十年来,中国的科技已经雄视全球。

      我们再来看新华社关注的是什么?新华社关注的是“日行千里”。在今年的3月12号,春运已经正式结束了。今天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是达到了3.82亿人次,这个数字比美国总体人口还要多,而且这数字在1979年的时候还是1个亿,现在已经增长了3倍。那么经历过十几年前,甚至是更早的春运的人应该还记得那个绿皮火车,时速才不到40公里,如今,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是12.7万公里;其中,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里程就已经超过了2.5万公里。这个总量是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位居世界第一。最后再看央视新闻给我们提供的这样一段视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受到了外国的关注。澳大利亚的学生就在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张舒扬:无论是中国人眼中,还是外国人的视角,这40年来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回望之后,此时是我们再出发的起点。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奋斗15年,我们实现“现代化强国”,让我们按照这样一个目标再继续追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吧。这就是今天新媒体连连看的全部内容,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周瑛锋:王老师,刚才这个微论坛的环节中,这个外国友人的视角,通过他的视角看我们今天的中国,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对我们中国今天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其实我们有时候身在其中不觉得,但是通过外国朋友的眼睛,有时候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自豪和满足。刚才舒扬通过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我们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不断地听到来自外界的杂音,对中国道路在选择上的质疑,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但是结果事实就像王毅外长在两会期间所说的“中国没崩溃,`崩溃论’先崩溃了”。

      王文:的确。中国有句话叫“旁观者清”,但是很多西方媒体和西方舆论,我觉得是“旁观者糊涂”。大概两年前,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西方的顶级报纸的总编辑到我院来做客。由于我院的负责人比他年轻的多,他便显得非常傲慢。我作为一个中国学者,代表中国智库向他提问,我说,你们是世界顶级的媒体,但是你们过去三十多年对中国的报道几乎没有正确过,难道你们不为此感到耻辱和羞愧吗?世界历史再过一百年以后,人们再通过你们的报纸了解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你们却集体忽视了20世纪末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中国崛起。这个时候他开始变得严肃起来了,开始尊重中国智慧。所以很多时候,西方对中国的很多预测和很多判断我们要听,但是不能全信。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崩溃论”的“崩溃”》,我总结了四种“崩溃论”:中国政治的崩溃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社会崩溃论和中国金融崩溃论。在每个不同的时期,某种崩溃论就会莫名出现,但是历史恰恰证明了这些崩溃论成为了世界的笑话,成为王毅外长所说的“中国崩溃论”的“崩溃”。更重要的一点,非但这些“中国崩溃论”崩溃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和有识之士反而开始反思过去的言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中国。

      比如说我们出去交流时,很多外国人意识到,你们所提到的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我们是没有听说过的,我们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比方说我们经常讲“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要致富先修路”“我们要保持一个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的统一”等等这些理论在他们的教科书根本就没有提到过,他们的理论中都没有涉及到。那我说,你们要去修正你们的教科书,你们要去修正你们的理论。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给予他们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的洗礼和提升。

      周瑛锋:刚才您在说,中国各种各样的“崩溃论”的时候,我在想西方世界给我们冠以各种各样的“崩溃论”,是不是也是源于我们这四十年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让他们的一种恐慌和一种不自信。

      王文:的确。用西方的话说,中国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大象,我们的大象走进了瓷器店里,生怕大象一动,就碰掉了瓷器。这种恐慌的心理折射到西方身上就变成了对他们对中国威胁的恐惧以及对中国崩溃的期盼,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很多时候,他们的理论不停地被现实所印证,他们的失败和没有任何逻辑的观点让我们的学者变得更加自信了。

      周瑛锋:所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外界释疑解惑,用事实来验证我们的选择,从而坚定我们的自信。我们说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在全球治理当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给未来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文:从世界历史500多年的发展中可发现,一个国家的崛起如果抓住了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则会给世界带来新的文明成果。比如说,英国的崛起,抓住了工业化的革命;美国的崛起,抓住了信息化和电力化的文明进步;中国的崛起,40年左右伟大的复兴,抓住了数字化的革命。实际上,数字中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文明的理念,所以说,我们帮助了人类“往前走”。这些理念,我们可以看见,可以感觉到,中国的市场是如此庞大,给世界带去了我们更多的消费,进口,贸易,中国的人是如此的活跃,我们也给世界带去了活力,而中国的社会是如此的稳定,我们也给世界带去了信心。

      周瑛锋:所以,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我们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的时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中国人普普通通的心愿都能达成现实,那么展望未来,您的梦想是什么?您的中国梦是什么?

      王文:作为一个学者,过去这些年我大约去了全世界100多个城市,但是我有一个遗憾,也是我的梦想,在100个城市机场的书店里面,我很少看到中国学者写的书,最近看到一本,不是中国学者写的,而是我们敬爱的习总书记写的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很多外文译版在书店里面卖。我的一个中国梦就是有一天,我作为中国学者之一,我能写一本书在全世界的机场里销售,折射了中国学者思想的崛起,中国的思想在全世界越来越被接受的过程。

      周瑛锋:祝您梦想成真。回望过去的四十年,我们走过的的的确确是一条极不平坦,当然也是极不平凡的路,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温暖还有力量。展望未来,唯有不忘初心,更加努力奋斗,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芳华。感谢王文院长做客中国新时代。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