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新时代”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和意义?除了中国学者的分析之外,也应该看看海外学者怎么想。英国知名专栏作家罗思义、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分别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罗思义和达尼洛·图尔克均为人大重阳的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7年12月26日“解读中国”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 网与微信公众号(ID:rdcy2013)特整理编辑视频中专家的意见,以飨读者。
英国知名专栏作家罗思义: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1949年,中国还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之一。事实上,统计数字显示,当时世界上只有10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中国,其中有8个在非洲,2个在亚洲。中国现在正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变,这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中国有自己的规划,也就是在2020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这也意味着人民需求的巨大发展,以及可能性和需求的扩大。早年间,也就是1949年至1978年间,如何一定程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时的主要问题。而在当下,人们的教育需求、文化需求、环境需求等要比以往复杂得多,高级得多。因此,这就构成了一个新的时代。
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中国人民的新时代:经济向好,政府廉洁,重视环保
我认为新时代意味着新事物将产生,经济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进一步受到重视,大多数人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以保证更高的生活质量,干部队伍清正廉明。过去五年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部署都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也在十九大上获得了高度肯定。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领导间的共识。我认为新时代,当然也存在其他要素,但是这些要素,包括新的增长方式,政府以透明和廉政为基础的治理方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一切都是新时代的特点,而这个新时代也正是中国人民为之向往的时代。
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一再强调,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对于中国来说,正如习近平说的那样,这个新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毛泽东宣布了中国独立,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而习近平向全世界表达的是,中华民族正在复兴,中华民族复兴将在2050年前完成。这是中国的新时代。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砥砺前行,迈向新时代
强调新时代是好事,因为这表明领导层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变革。他们不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没有实现最终目标。对政治家而言,固步自封是很危险的。这个危险就是政治家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不去考虑新时代。如果国家的政治领导力量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中国仍需迈向新时代,就很振奋人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