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6 作者: 刘玉书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是最不缺理由的,一是男女分手,二是以强凌弱,失去了主动权,就失去了一切。回看“阿拉伯之春”前的中东,现如今已物是人非。深夜导弹划破大马士革的寂静,特朗普在讲话中说,“今晚,我要求所有美国人为我们高贵的战士和盟友们祈祷。我们祈祷上帝可以为那些在叙利亚受苦的人带来安慰”。可是他是否听到,那沧海桑田之上,老百姓撕心裂肺的悲鸣?
作者刘玉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文章刊于4月16号环球网。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是最不缺理由的,一是男女分手,二是以强凌弱,失去了主动权,就失去了一切。回看“阿拉伯之春”前的中东,现如今已物是人非。深夜导弹划破大马士革的寂静,特朗普在讲话中说,“今晚,我要求所有美国人为我们高贵的战士和盟友们祈祷。我们祈祷上帝可以为那些在叙利亚受苦的人带来安慰”。可是他是否听到,那沧海桑田之上,老百姓撕心裂肺的悲鸣?
“烟花”易冷,尸骨未寒。反对暴政,为何轰炸平民?此次袭击有两大特点,提前预警,联合打击。据外媒报道,在叙利亚军队预先已收到警告,已经分散和处于俄罗斯保护伞的情况下,西方的军事打击只能集中在叙利亚无法隐蔽分散的固定设施、建筑等,这意味着什么呢?从社交网络上叙利亚民众发出的照片,能看到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惨烈遭遇:断壁残垣、血肢泪眼、被炸得稀烂的住所还有被各种打翻的小商贩移动台。如果是对化学武器的攻击,为何要针对普通民众?如果真的是针对化学武器,难道不必防范轰炸后的毒气大规模泄露吗?这究竟是谁的暴政?导弹袭击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片废墟,还有普通大马士革人流离失所、举家携老扶幼踏上生死未卜的逃亡之路的绝望。
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的破坏,都是耍流氓。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唯有阶梯真实存在,攀爬才是生活的全部。” 一语道破西方政客的实质。早在1942年熊彼特在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后,就提出了著名的熊彼特之问: “资本主义能永远存在吗? ”他认为资本主义最终会因为它自身的成功而灭亡,其中一个关键是资本将高度集中。他发现理解资本主义体系的关键是理解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熊彼特后来提出了创新破坏理论:“资本主义通过不断破坏旧的工业和生产方法并代之以新的工业和生产方法而不断发展。因为创新破坏驱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生活。” 因此,我们在看待西方国家行为时,政客们道貌岸然的说辞毫无意义,如果他们的破坏不能给对方带来福祉,本质上都是流氓行为,服务于资本本身的增长。
导弹一响、黄金万两。“民主”的导弹,只有灾难。近年来,有两本书被公知们捧为“圣经”,一本是彼得里森的《海盗经济学》,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这两本书都讲了人性的自私、组织行为与游戏规则的关系,强调制衡与民主的重要性。这两本书在国内受到热捧,甚至被公知粉们称为圣经。但是这两本书都回避了一个问题,基于个体自私驱动的利益制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见贼吃肉,也要看贼挨揍。我国公知粉们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并不会明白“动态均衡”的残酷性。在同一维度上的民主前提是个体具备制衡彼此的力量,这种美好稍纵即逝。早期美国殖民地白人的民主并不影响他们对本土印第安人的杀戮。这个世界是多个维度的,美国所倡导的民主多元化指的是对他们自己人,这和世界民主多维化不是一回事。社会制衡本身没有问题,这是自然的规律。但国家与人的文明程度,正是在不构成制衡的情况下维护正义的高度。除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外,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和政策行为还没有展现出类似的高度,“导弹一响,黄金万两”,才是他们不变的旋律。对于叙利亚本土人们而言,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灾难。
不必夸大军事力量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新一轮不对称威慑难以避免。在真实的MMA无限制格斗竞技中,如果不能一击致命,随之而来的纠缠与厮杀是及其惨烈的,惨胜的一方事实上也会伤痕累累,谈不上能占到什么便宜。为了避免恶性的竞争消耗国力,现代大国对抗,陷入对方制造的混乱是兵法大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号称读过《孙子兵法》的特朗普总统不会不明白现代国际竞争的不对称性。报复行动迟早会出现,但未必是完全具有针对性。现代不对称性威慑是美国安全部门长期头疼的问题。然而这对美国总统而言,无关痛痒,他的连任显然比老百姓潜在的危险更重要。有一位美国网友在外媒相关报道的留言得到了大量点赞:“如果叙利亚人将来要来美国复仇,我希望他们去找特朗普,不要伤害我们美国普通人。” 但愿美国人民主的呼声,能得到民主的尊重。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