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提出警告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核心提示:主要经济体都在玩金融资本游戏,那就意味着全球的金融危机会因为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再度爆发,这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西方主要经济体都在大规模推进量化宽松的时候,实际是在过度扩张信用,过度扩张信用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资本扩张所形成的巨大泡沫,最终还是要崩掉,崩掉就一定会出现代价,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转嫁。我们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应对下一轮危机。
对于苏南这样农业土地已经很少的地区,农业三产化是一条发展道路。可以把教育、文化、休闲、旅游等三产和农业嫁接,其附加值远高于二产和一产。
昨天,《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提出警告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在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要通过5年努力,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方面实现三大目标,即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产能结构得到优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完善。
全球危机,信用过度扩张的恶果
很多人会关注到,当美国的政策发生调整,比如先前只是提出美联储会在今年晚些时间适当收紧量化宽松政策,就立刻引起了“金砖五国”的重大震荡。股市崩盘,本币下跌,这些都是全球危机影响下的必然现象,没发生震荡的就剩下中国。
为什么中国“幸免于难”呢?是因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两个不开放:一、货币市场不开放,本币不能自由兑换;二、资本不能自由化。在金融资本时代,只有中国这种资本严格控制的国家,才有条件和外国资本实现资本对资本的对冲,简单地说,西方人给你投资美元,这个钱到中国来,被中国人民银行增发为六块多钱人民币,跟它对冲。说得更简单一点,你是一张纸我也是一张纸,你这张写着一块钱,我这张写着六块五,纸对纸,我们不允许外国资本直接进入中国。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纸币的真实成本只是一张纸的成本,它就能够让这张纸买到100块钱的东西,凭的是国家政治强权。所以说今天的货币,当美国人可以大规模增发的时候,其实是美国人凭借着对全球掌控的权利,在向全球转嫁制造货币的通货膨胀。当你大量增发货币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但是美国增发的货币是世界货币,全世界都以美元作为储备,世界最大的外汇国家是美国。无论是石油期货还是粮食期货,只要美元大量增发,就会有大量的美元进入石油、贵金属和粮食等期货市场,在期货市场上获取金融投资的高收益。这个高收益主要来源于推高期货价格,这个时候只要你进口能源和粮食就意味着你进口通货膨胀。
中国现在经济波动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全球金融的过度扩张,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中国其实在大规模的进口。为什么我们有些宏观调控很难奏效,包括大家都说房子贵,很少有人注意到房地产市场上有大量的外资。因资金来源不同,即使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但是内涵却不平等。例如外国资本的资金价格低,这就是不平等。今天的全球化充满着波谲云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的制度体系,其中金融资本竞争就不平等。
今天的金融资本膨胀难道只是美国一家在搞量化宽松吗?不,欧盟也在搞。欧盟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是欧元,但是债务是27个国家自己发的。有的国家政府不负责任,大规模增发债务,他没有经济,社会又必须要有很高的福利,怎么办呢?所有的政治家竞选时都向老百姓承诺,我上台保证让你们多休息少干活,给你们增加福利。所以很多国家是在非理性发债,你要求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把各个国家不理性的债务都买掉,不公平,也不合理,那些过紧日子的国家就会觉得,凭什么乱发债的国家反而会得到利益?欧盟不主张用增发货币来买各个国家的债务,但是守不住,最后出现了满大街的抗议。
主要经济体都在玩金融资本游戏,那就意味着全球的金融危机会因为信用的过度扩张而再度爆发,这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千万不要以为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已经爆发了,西方已经接受教训了,今后世界经济会平稳发展。当西方主要经济体都在大规模推进量化宽松的时候,实际是在过度扩张信用,过度扩张信用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产能过剩,须直面的现实瓶颈
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全球金融危机还会连续不断地爆发。我们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应对下一轮危机。金融资本扩张所形成的巨大泡沫,最终还是要崩掉,崩掉就一定会出现代价,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转嫁。
其实我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已经受到很大影响了,广东是率先受到影响的地区。广东曾直接把农村土地转化为厂房、商城,然后出租,以前广东一个县级单位每年能收到50亿到60亿的地租,这个地租主要是乡村、集体、农村在收,而现在再也收不到那么多钱了。这是由于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些企业因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上升撑不住了,于是乎大批企业往外迁移。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不仅是大量向内地流还在向越南等国流。
林毅夫在当世界银行副行长之前,早就明确指出,中国经济90年代末已经进入相对过剩,而且不是一般的生产过剩而是双重过剩条件下的恶性循环,他最早提出希望国家启动国债与新农村建设,以缓解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怎么处理?林毅夫所带领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上递了一份报告,指出西方在生产过剩大危机爆发的时候(1929年到1933年),最终走向战争,去摧毁别人的生产能力,从而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接着说中国怎么办,中国不能走向战争,中国得学谁呢?学美国当年的罗斯福,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国家直接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让庞大的美国过剩制造业转向内陆建设,也就是美国的中西部建设(002302,股吧),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区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还在政府部门做政策研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中国出现外需大幅度下降等问题。我们启动投资拉动,搞西部大开发。大投资带来了发展机会。接着第二个大战略是东北振兴。五年五万多亿投资保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这从宏观形势上说叫做通货紧缩,通缩期间中国靠什么维持高增长,靠的是投资拉动。
我把最近十年中国高增长归结为投资拉动。如果竖看1980年以来中国的历程,可以说80年代的增长叫“内需拉动增长”,90年代叫“外需拉动”,进入新世纪是“投资拉动”,三驾马车各自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表现。
投资拉动使中国依然保持高增长,原因就在于政府债务对于资产的比重相对较低。因此它仍然可以用政府发债直接投资于基本建设的方式,来创造过剩生产力的增长空间。
生态文明,方可持续发展
所有产业文明发达的地区,面对生态任务的时候都显得格外艰巨,因为产业造成比较严重的水土资源的负面影响,而以前的产业收益都已经被以前的投资人占有了,当你要改造的时候,你需要另外追加投资。这里有两个成本,一是生态成本,二是由此导致的社会关系紧张的社会成本。
这是因为我们违反了生态文明最基本的东西,叫做多样性。违反多样性必然造成灾难。产业文明要求什么,要求同一化。看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把一个人放在生产线上,要求一个人一分钟完成多少工作,要求高度的集成化,而集成化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产业文明的重要制度内涵,一旦标准化意味着单一性。
因此,当我们说生态文明的时候,切不可以为我们现在形成的产业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当务之急是先让大家听到一些对产业文明的反思,我们才能认识到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农民不愿意当工人这件事,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政府的政策,盖廉租房也好,给他们上社保也好,目的都是让农民变工人。我问一下你们,有土地的农民变工人,就相当于变成无产了,对他来说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是你,愿意变为无产吗?
如果把老百姓全都集村并镇赶进楼盘,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多样性就受到破坏。
我们过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偏重于农业在生产领域中的现代化,把农业车间化,接着又把农产品加工,拉成产业链,这是农业的二产化。二产化的产业收益90%以上不在农业生产者手里。因此,对于苏南这样农业土地已经很少的地区,我现在主张的是农业三产化。苏南原来的乡土社会,有很多文化内涵,而文化则是三产领域中的最高层次。因为文化主导创意,可以搞农间文化,搞田间教育,搞家庭的休闲,总之可以把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各种三产包装进农业,而三产所产生的附加值远高于二产和一产,即使从经济角度来说,农业三产化条件下的综合现代化也比只强调一产和二产强。如果能够把乡土文明复兴,和农业三产化结合在一起,对于大多数农村群众来说,它是可能产生利益共享的。
温铁军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根据温铁军在苏州市第八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主题报告会暨第72期湖畔论坛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