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15日中国财富网。
13日晚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2017年堪称银行业监管风暴的“三三四十”专项整治,将在2018年延续,并且进入深水区。
《通知》将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作为2018年整治重点,继续推进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同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要求严查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的行为,严查“阳奉阴违”或选择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强化公司治理 从源头把控风险
根据银监会同步下发的两个附件,《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整治从10个方面展开;《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下称《要点》)从具体操作上明确了2018年重点整治八大方面,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共计22条工作要点。
《要点》内容覆盖之广、标准要求之严,基本可以将其视为本轮银行业监管升级的方向图谱和操作手册。
在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方面,包括违规开展同业、理财、表外、合作业务四项要点。其中表外业务重点整治虚假出表行为,包括利用各类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委托贷款等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此为叫停借跨业通道业务出表;以及以信贷资产或资管产品为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目的载体以打包、分层、份额化销售等方式,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外的场所发行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非洁净出表并减少资本计提等——这相当于封堵上了借私募ABS出表的路径。
另外,同业违规业务点名银、证、保、信等机构合作隐匿资金来源和底层资产行为,“抽屉协议”“阴阳合同”、兜底承诺,以及同业业务充当资管“通道”行为。
同时,合作业务中纳入了对“现金贷”“校园贷”等现象的监管,要求整治违规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或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违规直接或变相投资以“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类证券化产品或其他产品等。
此次整治首先提及公司治理。银监会表示要抓住公司治理这个基础,加强对股东穿透式监管,持续释放银行业发展创新的潜能和活力。
根据《要点》,公司治理不健全包括股东与股权、履职与考评、从业资质三个方面。需检查股东资质、股东入股资金、股权代持、持有多家银行股权、挪用银行资金进行股权交易和并购活动等多种违规行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国财富网表示,公司治理是银行的上层建筑,是“决策的大脑”,也是风险最初的源头,很多大案其实都是在公司治理环节出现问题,形成股东控制或内部人控制,导致银行内控体系失效,造成最后的损失。因此,本次整治强化银行的公司治理,实际上是从源头把控风险。
2017年“三套利”整治中有一项是关联套利,提出了违反或规避股权管理规定的行为,已经包含了本次整治的部分要点。曾刚表示,公司治理在去年的整治工作中已经是重点之一,今年继续,并且辅之以制度的完善,1月5日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使得今年的整治更加有法可依。
监管全面铺开 不再“划重点”
与2017年“三三四十”重点突出、剑指资金空转的特点不同,2018年银监会提出的八大方面范围更广,并且力度平均。
曾刚表示,去年的“三三四十”是监管部门针对当时银行体系风险集中点进行的专项治理,将主要精力放到了风险较突出的领域,这实际上是遵循了轻重缓急的思路。去年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原来较为急迫的风险点已经得到处置。因此,今年的“八乱象”不再划重点,全面铺开,平均使力,不再强调哪一方面的任务更加突出。曾刚认为,这次并不是监管升级的体现,而恰恰是前期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体现。
根据银监会透露的数据,“三三四十”治理收官,各级监管机构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财富网表示,2017年银行业监管取得的成效也可以从央行12日公布的2017年金融统计数据看出,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41万亿,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提高了1.4个百分点。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显示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提升。“这应该是整治市场乱象的阶段性成果的体现”。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金融风险高发多发态势依然复杂严峻,市场乱象生成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
在时间划定方面,银监会要求对于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开展以后(2017年5月1日后)的新增业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依法查处。这一点较为受到市场关注,分析认为,整治要向前追溯到2017年5月10日,对于整治工作开始后依然抱有侥幸心理、继续做大业务规模的机构,监管惩罚可能会更严厉。
2018年银行业“强监管、强问责”态势延续是毋庸置疑的。
董希淼对中国财富网表示,希望监管部门在深化整治市场乱象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大对银行业良性创新的支持力度。“银监会也强调合规发展和金融创新之间没有冲突,当前的金融创新不是过度而是不足。像资管业务子公司、直销银行子公司,建议加大力度尽快审批。”
董希淼的第二点建议是,要坚持同一标准,加强对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业务的监管和整治力度,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各种乱象,也能防止这些类金融机构将风险传导至银行业金融机构。例如在广发银行的“侨兴债”案中,广发银行及13家出资及通道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都受到了处罚,但发行私募债的“招财宝”平台以及蚂蚁金服集团到目前为止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是比较匪夷所思的”。董希淼表示,需要加大对互联网平台从事金融业务的监管整治力度,这样才能消除套利行为,也减少风险转嫁的可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