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厘清中国故事的论述逻辑与未来走向,人民出版社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讲好中国故事 看好中国未来”研讨会暨《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文刊于10月10日环球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于10月18日召开,中外媒体关于十九大的报道日益增多。此前,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9日刊文称:中国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分量与日俱增,十九大后的中国时局发展、改革进程将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牵动区域与国际经济。
人民出版社总编辛广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等十多位专家代表,就“未来中国经济还让人看好吗?”以及“如何看未来中国政治发展?”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欣分别主持了两个议题的讨论。来自学界、企业界、媒体界等超百人共同参与了新书发布会。
辛广伟在致辞时表示,《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体现了一个中国智库学者的“中国观”,书名——看好中国,是主办方和作者一致希望对外传达的观点。本书以世界读者喜欢的方式两讲中国故事,多数章节收录的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演讲、访谈、座谈等等,表达方式非常接地气。书中论据的逻辑性非常地清晰,也非常地简明,同时有事例来支持自身论据。比如书中讲到G20,就说到G20里可以考虑参考中国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此外,本书从纵横的两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书中不仅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同时也同全世界多个国家横向去比较。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作者走访了50多个国家,在行走中研究世界,为世界宣讲中国,也为决策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接下来,研讨会进入分议题讨论环节。几位发言嘉宾充分阐释了自己为什么看好中国的思考。
曹和平指出,目前中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比世界任何国家的表现都好,如果中国在这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中,守住了传统地经济的基本面,那么中国经济将碰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现在的资源禀赋构成和对平台企业的创新提供的条件,以及全世界的治理结构在的大幅调整的时代因素,将为中国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期。
贾康认为,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基本没有悬念,而实现小康后,再考虑的是中长期要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这样的历史性的考验。我们一定要有长期奋斗的意识,只有改革进一步取得成果,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新动能地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型升级,有后劲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提升我们的硬实力的同时,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杨光斌主要就什么是好的政治秩序和好的政治秩序是怎么来的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一个好的政治秩序,是权威、民主、法制的动态平衡。好秩序是怎么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步,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而来。第二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财富分化、社会结构分化。第三步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赵磊表示,中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是让人很有信心的。硬实力是使国家强大的,软实力是使国家正确的。今天中国确实很强大,所以我们才要讲好中国故事,用软实力来确保我们正确发挥力量。如何确保正确?除了政治的、经济的还有文化的,尤其是中国文化脉络变成各个方面中最有温度的那个脉络,这既是中国的资源,也是中国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