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学者:谈判确定为“边打边谈” 或超经贸范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者:谈判确定为“边打边谈” 或超经贸范畴

发布时间:2019-05-13 作者: 关照宇 

关照宇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已经形成了深度地融合,双方互加征关税后,全球企业都在受损,中美已经形成了不可分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外企是根据自身盈利模式在评估中国的全球化市场和生产基地,在部分外迁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企业在加大对中国生产基地的投资。

关照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12日大公网。


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接受传媒采访。北京学者对大公报指出,是次采访回应了外界关切,首次公开了谈判中双方不一致的三个方面,这反映了中美经贸磋商已经不仅限于贸易问题,核心问题可能是主权、法律问题。同时,也传递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中美谈判继续,基调确定为“边打边谈”,这对市场信心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刘鹤在采访中首次公开了双方谈判分歧内容,包括全面取消关税、贸易采购和文本平衡性。他并明确指出,这些事都是重大的原则问题,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让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大公报指出,尊严是创造谈判气氛的前提,如果在谈判中不给对方回旋余地,也不利于谈判进行。尤其是在贸易差额问题上,中国可以尽量扩大自美进口,但是不能给我们提指标。因为中美产业和消费结构不同,美国限制对华出口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必须让外界清楚知道,未来我们积极争取谈判,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对大公报指出,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形势实际上已经确定为“边打边谈“,不确定的是以贸易谈判为开端是否会开启中美在其他方面的摩擦,例如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动作。


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预测,中美未来或将在产业链、投资及技术等多个领域脱钩,令全球形成分别以中美两国为重心的经济圈。尤其是近期外企外迁中国问题也引发了各界关注。


对此,关照宇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上已经形成了深度地融合,双方互加征关税后,全球企业都在受损,中美已经形成了不可分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外企是根据自身盈利模式在评估中国的全球化市场和生产基地,在部分外迁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企业在加大对中国生产基地的投资。因此,几轮之后,全球价值链会出现一定的调整,但是中美大规模的脱钩可能性不大。


对于美国加征关税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关照宇认为,中国在内部有调整政策,对出口企业也有补贴,此外人民币在一定合理区间内贬值也能应对。未来中国经济会保持平稳健康的态势。(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