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30 作者: 李保东
7月29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发布,
7月29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发布,该报告从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应用、效果和前景等方面,展现了全球视野下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发布了该报告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大使阁下,
专家们,媒体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感谢各位拨冗出席今天的报告发布会,谢谢各位对论坛的关注与支持。
自去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论坛就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全球性挑战,在一系列的会议当中,对疫情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研讨,给论坛会员、合作伙伴和有关国家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看法和建议。去年6月初,还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早期阶段,我们就发布了《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对疫情将如何影响世界提出了十点观察和思考。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回过头来看,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和做出的预测都得到了印证。
在当前的疫情当中,疫苗的应用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继去年的疫情专题报告之后,今年我们的疫情报告就专门聚焦疫苗问题,推出了这份《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今年以来,随着疫苗的逐步大规模应用,疫苗对于遏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疫苗在国际上的分配严重失衡,这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尽管关于疫苗应用的信息很多,但迄今为止还缺少一份报告,能够让人一看就清晰了解全球疫苗应用的全貌。正是着眼于此,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撰写了这份报告。报告引用国际上认可的统计来源,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给大家展现了全球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
在报告中,我们介绍了全球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情况。新冠疫苗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这是人类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传染病疫苗之一。尽管是以超常规的速度研发出来的,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另外一个特点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疫苗紧急研发中的表现引人瞩目。要在极短时间内成功研发一款新型疫苗,从技术上到组织上都需要具备全球领先的水平,过去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做到。而在此次新冠疫苗研发的全球赛跑当中,中国、俄罗斯均位于第一方阵,同美欧发达国家基本上同步,印度在加工生产疫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报告认为,中国在此次新冠疫苗研发中能够跻身前列,不是偶然的。中国多年来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和疫苗的研发,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制定了“健康中国”战略及行动计划,大幅增加卫生健康领域投入,并在科技领域进行巨大投入和技术积累,使中国具备了强有力的疫苗研发的科技基础和人才基础。在应对疫情当中,中国政府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这也体现在了疫苗的研发与应用上。
在疫苗的应用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疫苗的国际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和分化现象。在全程接种人口比例超过30%的国家当中,欧美国家占据了大多数。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非洲大陆已接种的疫苗占全球不到2%。低收入国家只有0.9%的人口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
报告认为,如何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当前全球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中国是最早表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国家。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刚开始不久的2020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即提出,中国的新冠疫苗在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习主席是首个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及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领导人。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七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也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援助计划。
从落实情况看,很多国家和组织的表态还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数据表明,有关国家对外提供疫苗的雷声大,雨点小,落实很不到位,既缺少时间表,也缺少路线图。美国在国内囤积大量疫苗,其对外提供疫苗的实际行动与其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欧盟对外出口疫苗的对象则以中高收入国家为主。
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方面贡献最大,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的数量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以实际行动落实了自己的承诺和主张。截至目前,中国已对外捐赠疫苗超过2千6百万剂,向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5亿剂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中国的疫苗出口量是欧洲疫苗出口量的227%,是美国疫苗出口量的84倍。除了疫苗成品的出口,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疫苗的本地生产线,有的已经投产。中国还积极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图片
有关国家新冠疫苗国内使用量和对外出口量统计(2021年5月)
应对全球性的疫情,仅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报告建议,世界主要的疫苗生产国以及二十国集团等主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应就疫苗供应举行政府间专门会议,汇总、梳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全球疫苗分配计划。医疗技术相对发达、国内疫苗接种率相对领先的国家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尽己所能援助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在当前各方普遍关心的疫苗对于“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效果上,报告认为,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但接种疫苗仍然是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新的变异病毒使各类疫苗的效果究竟打了多少折扣,还有待专业机构做出全面评估。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研发与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传播与变异的速度和配套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世卫组织表示,要实现让全世界人口的70%接种疫苗的目标,世界需要110亿剂疫苗。全球新冠疫苗的总产能预计在2021年年底前基本上能达到这一数量,问题在于疫苗能否在全球进行合理分配。随着变异病毒使疫苗的防护效力减弱,也有必要改进现有疫苗,以增强其防御效果。
加强疫苗在国际上的相互认证,是当前国际合作的重点工作。报告建议,各国应对世卫组织认证的疫苗一视同仁。在“疫苗护照”问题上,联合国等主要的多边机制也应发挥更大作用,在世卫组织现有计划的基础上,协调国际社会达成一个兼顾公平与有效的通行方案,以尽早结束国际旅行限制给各国带来的不便。
报告认为,疫苗的应用也折射了国际关系中原本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新冠疫情爆发以前,疫苗问题从未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议题,而现在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有一些新名词,如“疫苗外交”。把医学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这令人担忧。“疫苗民族主义”严重影响了疫苗在国际上的公平分配和国际抗疫合作。报告建议,国际社会应团结一致,反对将疫苗问题政治化,继续推动让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避免因“疫苗民族主义”而阻碍国际抗疫斗争。
以上是当前围绕疫苗全球应用的几个问题。最后,我想强调,我们的这份报告仍然只是一份初步的报告,因为关于疫情和疫苗接种的情况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抛砖引玉,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疫苗问题,特别是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疫苗在国际上的公平分配,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论坛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继续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