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住房公积金,如何更好为“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住房公积金,如何更好为“公”

发布时间:2016-10-11 作者: 张敬伟 

公积金制度存在缺陷,但在满足公众安居方面意义重大。因而,公积金制度可以完善但不能取消。公积金使用比例低,更非取消公积金制度的理由。无论一二线城市还是库存压力严峻的三四线楼市,公积金对于购买首套房的刚需群体,都具有保障安居的作用。


  本文刊于10月11日深圳特区报。


  引子:


  最近,由房价演绎的故事层出不穷,与之相关的住房公积金也备受关注。《北京住房公积金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仅占缴存职工的1.5%左右,这让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公积金使用比例为何如此之低?怎样使公积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尹传刚(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嘉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制度缺陷、管理成本过高、没有实现全国自由提取等原因导致公积金使用比例低


  主持人:2015年北京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仅占缴存职工的1.5%左右,这让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公积金使用比例为何如此之低?


  李长安: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情况来看,应该说该项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帮助许多居民圆了“住房梦”。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较低,其积极作用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其中的原因比较多,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主体中,有超过60%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职工,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曾经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者单位有住房保障,他们并无太大的住房需求,对公积金的使用也无很大的愿望。另一方面,一些有愿望购房,但却缺乏实际购买力的中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无法使用公积金,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导致了这部分公积金的沉淀。


  和静钧:一方面,基于制度固有的规律,公积金的初始阶段更多呈现积累效应,资金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方显露其住房保障功能。在初始阶段,因入口资金存缴额不高,必然对出口使用限额较严、条件较苛刻。另一方面,在初始资金已经沉淀到一定厚度后,随着房价与收入严重失衡,公积金的出口限额的提升依然未能达到意愿购房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导致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一定程度上失灵。


  张敬伟: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较低原因有四。一是制度缺陷所致。公积金制度具有普惠性,但执行有偏差。有些行业缴存比例较高,而中小微民营企业,要么缴存比例较低,要么没有缴存。二是公积金管理成本过高。公积金提取和使用有诸多限制,购房者或基于怕麻烦的时间成本而选择商贷。三是公积金没有实现全国自由提取。异地购房存在困难,也导致公积金使用比例较低。四是因城施策的楼市政策影响了公积金的使用。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加入了限购行列,导致公积金购房受到限制。


  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简单地取消,恐非良策


  主持人: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如此之低,有人认为该制度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你们怎么看?


  张敬伟:公积金制度存在缺陷,但在满足公众安居方面意义重大。因而,公积金制度可以完善但不能取消。公积金使用比例低,更非取消公积金制度的理由。


  无论一二线城市还是库存压力严峻的三四线楼市,公积金对于购买首套房的刚需群体,都具有保障安居的作用。没有公积金的支持,刚需群体将更加难以购房。从保障刚需群体的安居诉求看,公积金制度也不可或缺。


  李长安:那些主张应该废除的人主张,住房公积金主要是被高、中收入者所获得,现行制度不仅会加大收入差距水平,还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大多数人或企业来说,住房公积金已经变成了“鸡肋”,目前情况下还不如废除了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对公积金制度的一种误解。事实上,住房公积金在帮助民众购房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住房公积金提取额达到34059.53亿元,年均增长29.32%。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58.04万笔,34761.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01%、30.40%。这就意味着,有超过千万的人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带来的优惠和好处。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简单地取消了之,恐非良策。


  和静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集体公积、个人账户的方式来达到住房保障的补充功能,具备共同福利的社会调节功能,公积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公积金的合理性也不受公积金使用率高低的决定,其决定作用的是公积金使用出去的这部分钱究竟有没有满足制度设计要求。如果公积金使用出去的这部分钱,即便是总占比很少,已经帮助无力全额购买首套刚需房或首套改善房的低收入者获得公积金贷款的帮助,或者已经帮助了无房的低收入职工支付部分房租。假如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公积金的作用依然有效,假如没有达到这些目的,那么公积金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要进一步扩大缴纳享受的范围。还要在使用和提取公积金的范围和手续环节方面,大力进行改革


  主持人:如何用好用活公积金,让其更好为“公”?


  李长安: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这就是说,住房公积金是姓“私”的。但作为一种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又带有显著的共济性质。也就是说,大家通过集资的方式,用优惠的方法借给最需要购房的人使用,这又是它的姓“公”的一面。用活用好公积金,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特别是能够帮助满足弱势群体购房的需求方面,放大其“共济”的作用。此外,要发挥公积金的作用,还要进一步扩大缴纳享受的范围。在使用和提取公积金的范围和环节方面,大力进行改革,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住房公积金带来的便利。


  和静钧:判断公积金的效益,关键在于其公共福利调节作用,显示其“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平衡作用。假如公积金使用率偏低的情况下,大部分公积金贷款都被高收入者使用,低收入职工的存缴金就是无形中转变为替富人和高收入阶层免费使用资金,破坏了“公”。还有一点是,公积金存在“异化”的可能。公积金的存缴是个人与单位等额“双付”,这导致缴存偏好上存在极大差异,私营企业希望存缴率走低,而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则有冲高的偏好,这些偏好的存在,导致公积金分配成为另一种福利分配,甚至成为隐性退休福利金。只有革除这些制度性不公平,公积金的设计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张敬伟:用好用活公积金,首先是让所有职工都能按照一定的收入比例缴存公积金,发挥公积金制度的普惠和公共福祉作用。在缴纳、查询、提取、续交等方面简化办理手续和流程,让公积金制度更好地利民、惠民。


  打破各地为政的行政藩篱,实现公积金缴存、查询、提取等的全国联网,使其和市场大流通、人口大流通的形势想适应。


  降成本是年内的“五大任务”之一,降低社保费率和公积金缴存率也是为企业减负的举措之一。把握好降低企业成本和职工权益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