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抱团取暖,金砖国家才有金成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张敬伟:抱团取暖,金砖国家才有金成色

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 张敬伟 

后危机时代,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西方国家一度看低金砖国家的“成色”。原因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受制于资源、能源价格的偏低,经济重现困境。但是,中国经济依然中高速增长,印度则成为西方看重的发展速度最快的金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引领者。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9月1日《美国侨报》。


  中国进入“金砖”时间,也聚焦了全球目光。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0日宣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其间,还将举行主题为“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会晤和对话会,并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等有关活动。



  金砖国家成为经济学概念已有16年时间(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提出),深化为政治理念并提升为机制性会晤也有8年之久。这一机制从“四国”变成“五国”也有7年。

  金砖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而且“金砖”并非自夸自谓,而由美国机构(高盛公司)的英国学者(奥尼尔)提出。凸显全球经济秩序从本世纪初以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秩序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金砖国家从概念到机制的过程中,也几乎和全球经济危机周期重叠。危机周期中,由西方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无法协调解决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更不能控制经济危机从美欧让全球蔓延,于是G7扩员为二十国集团(G20)。但是这一机制的新兴市场国家太多,且发展不平衡,很难形成统一的立场。这给金砖国家抱团解决全球经济危机期提供了契机,尤其是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引擎。因而,在危机最深重的时期,传统秩序开始看重金砖国家的力量,在一些主要的全球治理机构--如国际货币积极组织(IMF)中增加了金砖国家的话语权。

  后危机时代,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西方国家一度看低金砖国家的“成色”。原因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受制于资源、能源价格的偏低,经济重现困境。但是,中国经济依然中高速增长,印度则成为西方看重的发展速度最快的金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引领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新成果,并被IMF纳入SDR货币“篮子”--新的全球化货币已现雏形。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构。“一带一路”战略也成为横贯亚欧大陆和得到全球认可的全球经济新战略。

  由于中国经济的引擎作用,印度经济的后劲十足,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逐渐恢复,金砖国家的整体影响力依然处于上升态势。在新经济周期,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发展范本,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和西方世界的G7的“清谈俱乐部”不同,金砖国家不仅形成了定期会晤的机制,而且有具体合作的“干货”。譬如,金砖国家建立了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还成立了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此外,金砖国家还成了新开发银行,成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助推器。

  即将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意义更不寻常。在此之前,中印两国在中不边境洞朗地区有长达70多天的边防部队对峙。两个新兴大国的武力冲突可谓一触即发--如果两国发生擦枪走火,将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造成巨大伤害。好在两国解决了危机,最终化险为夷,莫迪总理也将来厦门参加本次领导人会晤。当国际舆论(当然也包括印度)对于中印两国的对峙品头论足--非要分出个输赢时,其实结果很明了--和则双赢战则双失。

  莫迪总理还是来了,中印双赢--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里子命题。对印度而言,天灾人祸近来不断,印度已经经不起和中国作战的折腾。莫迪总理与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经历了考验。对于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三国也是利好。否则,缺少任何一个成员的金砖国家机制,都将失去“金”的成色而变成一盘散沙。金砖国家多年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主题--“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点中了五国合作的要职。伙伴关系若异化为敌对关系,金砖国家就没有光明未来。

  新经济周期的全球市场依然充满着险滩激流,金砖国家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因而,金砖国家只有求同存异,抱团取暖--放下各自的心结,放大共同的利益交集,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得先机。

  金砖国家抱团取暖,金砖国家才有未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