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3 作者: 张敬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创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4%,较该机构7月份的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世界银行 (WBG) 也给出不容乐观的预期。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1日三策智库网。
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的阶段性成果,缓解了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也给全球市场带来乐观愿景。但第四季度已经来临,中美达成的阶段性利好难以提振全球经济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创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4%,较该机构7月份的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世界银行 (WBG) 也给出不容乐观的预期。
即使中美达成全球协议,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也会出现延迟效应。何况,中美结构性矛盾还在,中美达成的阶段性成果,只是经贸博弈达成的暂时平衡。现实是,中美两国“讲政治”引发的冲突值得关切。
一方面,NBA火箭队总经理莫雷不当涉港言论和NBA总裁萧华支持莫雷带来的争议还在继续。中国抵制NBA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让NBA内部发生分裂。虽然中国赞助商对部分季前赛进行了文字直播,但更多的中国赞助商依然对NBA持“断供”封杀。NBA部分管理者涉港的不当言论,是美国泛政治正确的折射,遭遇中国企业的经济制裁碰撞出激烈火花。大多数美国人习惯了美国政治正确的至高无上,因此对中美通过经济手段封杀NBA的方式不满。但这一事件让更多美国人明白,美国人的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尤其是遭遇实力强大的国家。更要者,如果美国在某些领域依赖这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就更不能随意干涉这个国家的内政。美国的政治正确遭遇中国的经济制裁,给美国敲响了谨言慎行的警钟,也是中美全方位博弈的现实折射,更凸显中美之间的矛盾并未根本好转。
另一方面,中美第十三轮经贸磋商前,美商务部将28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进行制裁。美国对中国新疆事务的干涉,被分析家们视为谈判前的对华施压筹码。从中美此番达成的阶段性成果看,美国对这28家中国实体,以及此前多家中国科技实体,采取的是“免谈”策略。此外,对于华为以及衍生的诸多问题也不涉及。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战略并未改变,特朗普政府的“妥协”是机会主义的。毕竟,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反作用力”越来越大。加之美国商界的反弹和美国农民对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反对,美国对华关税战难以为继。
经济亮红灯,政治更困窘。特朗普逃出了“通俄门”又陷入“通话门”,而且被民主党弹劾。不管弹劾结果如何,已经严重影响到特朗普的2020年选情,加之共和党开始起了内讧,特朗普亟需解决外部困扰以全力突破政治围城。在中美贸易摩擦上寻求突破,就成为特朗普的当务之急。
中美达成阶段性磋商成果,美国开始对华极限施压。1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这一法案鼓舞了香港泛民派,但对中美关系带来大麻烦。美国此举,依然是以美国式的政治正确干涉中国内政和干预香港事务。这增加了中美之间的信任赤字——对于中美后续的经贸高级别磋商也带来了不确定性。10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对中美磋商的立场原则目标从来没有发生变化,磋商的最终目标是:停止贸易战,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这意味着,随后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会更加激烈。这对深陷政治、经济和叙利亚乱局困扰中的特朗普是更大挑战。此外,对于美国众议院通过涉港法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强调“会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反制”。
因此,中美达成的阶段性成果或被中美新一波的政治困扰消解。中美关系前景并不乐观,全球经济愿景也自然受到拖累。
此外,美国制造业指数创下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准,不足48%,美国经济衰落趋势显现。美国提振经济增长的手段单一,只能靠美联储持续降息——货币放水。但是美联储两次降息并未让美国股市“牛起来”,对美国经济的提振效应也不彰显,反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降息潮。欧洲央行重回负利率,中国虽未降息但采取全面和定向降准的方式释放资金流动性,日本利率本来很低,再降息也很正常。一众中等国家早已进入降息周期。降息是危机周期的货币政策标配,由此亦显全球经济的不容乐观。加上英国脱欧的胶着,美伊中东战与和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也随时会有“黑天鹅”飞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