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人民币的走势仍在正常区间,不能总是盯着人民兑美元的汇率。如果你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对全世界的货币,你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币它的实际有效汇率,还有名义有效汇率,它都是对着全世界和一揽子讲的,它实际上是升值的。总体上来看,美元是第一强货币,人民币是第二强货币,所以我觉得人民币现在的上下波动,升值一点点,贬值一点点,在一个比较窄的区间内,都是正常的,不用做过多的解读,我对人民币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是有信心的。
本文刊于3月5日经济网。
厉以宁(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房地产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中国经济中房地产业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没有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的拉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如果说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大的机车在前面跑,那就是房地产。
不要一谈到房地产就说泡沫,实际上今天仍然要振兴房地产。并且,应该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房子问题解决好。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高档房要让市场价格来调整,当然量不能大。因为属于高档房,价格比较高,转让时政府就有税收。第二是廉租要继续盖,让低收入者有家,生活状况有改变。最后,一定要有平价房,一般工薪阶层能买得起。
林毅夫(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仍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储蓄率很高,政府债务规模整体可控,还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资金相对充足。完全可以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来撬动民间资金,扩大投资。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是完全有条件、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仍具有后发优势,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环境改善还是城镇化等,都具有很大潜力。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这些后发优势、挖掘潜力、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十多年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李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三大维度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观察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至少应有3个维度:一是数量、规模维度,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CPI和PPI走势、财政收支变化、货币供求、国际收支等,这一维度展示的是经济运行的数量侧面;二是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的变化,这一维度展示的是经济运行的质量侧面;三是改革的进展,这一维度展示的是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变化,它揭示的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这3个维度对应着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3大特征。只有将这3个维度密切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中国经济的状况及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开始脱离投资驱动和出口驱动增长方式,正逐渐向更强调质量、更强调效益、更注重创新、更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视民生改善、更具可持续性的轨道过渡。
同时,经济增长要关注量的变化,更要关注质的提高。我们一直希望经济增长机制从投资增长型、外需引导型转变到内需引导型,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始实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着速度略有下降但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新常态。
观察中国经济形势,必须有改革这个维度。2014年,我国重大改革接连不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全面推出财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陈雨露(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经济的七大机遇
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
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
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
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
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升级的势头。
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予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进行大开放和全球布局的机遇。
吴晓灵(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央行并未放松银根
央行之所以要降息,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还有企业经营形式的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在下降了,适度地调低利息率的水平,是为了鼓励企业更好地来进行投资,发展生产。
另一个方面,由于我们国家外汇占款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央行吐出基础货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靠外汇贷款的增量来吐出基础货币,现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或者是再贷款再贴现等的方式。这些方式再加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它的目的都是增加银行间的流动性,保持银行有适当的能力去投放信贷,因而我们不要把中央银行的正常的,满足银行间流动性的这种措施,作为放松银根、大放水这样的信号。
准备金率的多次下调与否,取决于我们需要向社会提供多少基础货币。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放出的流动性是很多的,下降0.5个百分点,就是七八千亿,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货币供应量来说,实际上对于市场上来说,就有点旱涝不均。一会儿涝了,一会儿旱了,所以我不认为今后会不断地、普遍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很可能会采取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票的方式,来使流动性能够平稳地释放出去。
易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
人民币不会加入贬值大军
当前的人民币的走势仍在正常区间,不能总是盯着人民兑美元的汇率。如果你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对全世界的货币,你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币它的实际有效汇率,还有名义有效汇率,它都是对着全世界和一揽子讲的,它实际上是升值的。总体上来看,美元是第一强货币,人民币是第二强货币,所以我觉得人民币现在的上下波动,升值一点点,贬值一点点,在一个比较窄的区间内,都是正常的,不用做过多的解读,我对人民币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是有信心的。
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可能在近期加息,也导致目前市场对美元走强的预期正在增强。来人民币的稳定还是由基本面决定的,当前中国的基本面有利于人民币的稳定。整个经济增长看好,虽然我们从高速转到中高速,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是看好的。第二,中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的,尤其是我们的货物贸易,实际上顺差还比较大,另外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在加快,国际化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国外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也对人民币感兴趣,也对人民币有需求,基本面看,人民币未来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房地产税立法最迟不能拖过2017年两会
从3月1日开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全国所有城镇都必须将其纸质房产档案录入电子信息库,并建立本地的住房信息系统。我国征收“房产税”的方向已经锁定,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征税时间表。从研究者的角度观察,按照中央的部署,改革的重点要在2016年底之前做出来,房地产税立法肯定是要动真格的。我认为,房地产税立法最迟不能拖过2017年的“两会”。
房地产税政策具体如何落实还需实际的进程。中国的房地产税制度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任何人的第一套房都可以免税,至于第三、第四套房子征税的税率,也不太可能像之前传的那样采取递进原则,更有可能是固定税率。(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