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智库重装成立,人大重阳全面参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智库重装成立,人大重阳全面参与

发布时间:2018-01-22 作者: 兰州大学 

1月20日,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本部飞云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主题为“倡议·愿景·现实”。

  本文刊于1月21日“兰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1月20日,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本部飞云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主题为“倡议·愿景·现实”。



  开幕式上,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王慧,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史百战,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分别致辞。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做主旨演讲。开幕式由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主持。

  开幕致辞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王慧

  王慧对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把握发展机遇,推进高校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兰州大学拥有地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地域优势,要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向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强与国内优秀智库的实质性合作。

  二是对接“双一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兰州大学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做西部文章”为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变愿景为现实。兰州大学一定要不忘扎根西部的初心,牢记服务党和人民的使命,重视顶层设计和谋划,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度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史百战

  史百战介绍了甘肃省的发展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甘肃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希望兰州大学以“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聚焦“一带一路”黄金段建设,主动担负起智库和服务职能,为甘肃省向西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

  袁占亭指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兰州大学落实“四个服务”的必然要求和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近年来,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的学术优势,利用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独特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拓展成立的“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将坚持做到:

  一是站位要高,担当使命、主动作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努力探索“智库+”等模式,有效聚合智库资源,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二是视野要宽,整合资源、服务国家,通过组建跨学科交叉集群、文理农医深度融合、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

  三是格局要大,深远谋划、贡献世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联盟高校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贡献“兰大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揭牌签约








  会上,王慧与严纯华共同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何亚非等10位专家被聘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沙勇忠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王文、徐黎丽先后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有关“一带一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旨演讲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

  何亚非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来说是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对国际而言则是中国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全球化难题提出的创新性全球治理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文明融合的精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思想具有世界意义,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作用。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

  张燕玲厘清了“一带一路”倡议背后复杂的金融链条,她认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是前提和归属,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为“一带一路”开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她表示,“一带一路”成果是显著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需要像兰州大学这样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来发挥智库的作用,要注重金融安全和金融创新,确保可持续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

  刘向兵从“一带一路”建设与劳动关系治理的角度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维护国家形象、维护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中资企业“走出去”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劳动关系治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政府、企业、工会三方面的治理思路。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

  严纯华结合学校参与国家和甘肃省“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表示兰州大学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扎根西部沃土,坚持特色主导,坚持校地共生,坚持产业服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机遇,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更多地发出兰大声音,提出兰大方案,做出兰州大学的贡献。

  大会报告

  下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9名专家应邀围绕“一带一路”研究做了大会报告。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

  李绍先分析中东地区大乱的症结在于旧格局的崩溃和新格局的难产。作为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地区,其稳定需要内部地缘政治力量和外部大国力量的平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应对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突出双边合作(一国一策),注重海湾地区合作。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关贵海

  关贵海分析了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中俄关于“一带一路”的互动过程以及国际风险图谱中的俄罗斯因素。他表示,中俄在发展意向上存在差异,战略对接是避免冲撞之举,为加强“一带一盟”对接,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中俄两国高层的相互信任下,最终达成发展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王文基于自身50国调研和4年研究体会指出,十九大报告重申“一带一路”,将“倡议”升级为“国际合作”,表明了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决心与耐心;“一带一路”首次写入党章,更表明了“一带一路”的执行度与战略性。他呼吁大家要真正研究、相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

  董希淼分析了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中小银行服务“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和对策建议。他认为中小银行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各方共建,发挥市场主体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

  吴思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对于中国文化积淀的激活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成为带动全球发展的新引擎,是冲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之路。作为世界性的工程,“一带一路”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智库和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

  史志钦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核心是“五联五通”,政策沟通是合作和项目落地的前提与条件,只有做好政策沟通,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互信;民心相通是合作和项目落地的重要保证,只有民心的沟通,才能保证倡议和相关工程的持续发展与实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周晓晶

  周晓晶强调了融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推进,需要充分吸引全球资本积极参与、中央企业积极助力,更需要广泛动员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要有效动员资本参与,明确实施前景,确保投资的政治安全。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

  盛斌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式全球化的试金石,是中国开放发展模式的国际推广。中西部地区要注重“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互动与共赢,要统筹“一带一路”在新型对外开放与国内区域发展的目标与功能,要重视人文、教育、文化交流。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

  汪金国建议甘肃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内实际情况,创建国际旅游大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大平台、国际中医药文化交流大平台、国际艺术交流大平台,汲取各国在应对民族宗教问题中的成功经验,倡议成立“一带一路”陆上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组织。

  参会人员

  应邀参加会议的有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秦青山,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党组书记郭清祥,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高春远,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甘肃行政学院副巡视员王伟以及省委宣传部等省直部门有关处室负责人;教育部国际司、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芦维忠、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新华、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兰州文理学院校长刘仁义、兰州工业学院校长王华栋、兰州工业学院副校长郑小平以及省内部分高校有关处室负责人;中央驻甘和省市媒体记者。兰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副校长潘保田、曹红,相关处室、部分学院党政负责人,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背景介绍




  据悉,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采取实体为主、虚实结合的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国别和区域研究、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与企业创新、敦煌丝路文明与跨国民族社会、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政策、公共卫生与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中心将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根本宗旨,聚焦我国西部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热点领域问题,充分发挥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的学术优势和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